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EN
菜 单

发电行业施工安全履职现状与培育需求:明确计划核心导向

类别:电力安全 发布时间:2025-11-12 浏览人次:

发电行业施工涵盖火电、水电、风电、光伏等多种类型,施工场景复杂且高风险环节集中,常见风险点包括:高空作业(如锅炉安装、塔筒攀爬)、重型设备吊装(如汽轮机、风机吊装)、电气安全(如高压电缆敷设、配电设备安装)、有限空间作业(如脱硫塔内部施工)、特种设备操作(如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当前施工安全履职中,普遍存在 “人员风险识别能力不足、规范操作不熟练、应急处置经验欠缺” 等问题,例如部分高空作业人员未按要求佩戴双钩安全带、设备吊装指挥人员对荷载计算不精准,易引发坠落、倾覆等安全事故。

基于此,专项培育计划需以 “风险导向、实战落地” 为核心,围绕施工全周期核心风险点,通过 “理论 + 实操 + 应急演练” 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性提升施工人员(作业人员、班组长、安全员)的 “风险识别能力、规范操作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最终实现 “施工安全零事故、履职行为全合规” 的目标。

赛为安全 (4).jpg

?? 专项培育计划总体框架:聚焦 “风险点 - 能力项 - 培育内容” 匹配

专项培育计划覆盖发电行业施工全周期,按 “风险点拆解→能力项对应→培育内容设计” 的逻辑,针对 6 大核心施工风险点,设计差异化培育模块,确保每个风险点都有对应的能力提升路径与培育方案。

施工阶段

核心风险点

需提升的安全履职能力项

培育模块名称

培育对象

设备安装阶段

高空作业安全(如锅炉、塔筒安装)

1. 高空作业风险识别(如阵风、平台隐患);2. 防护装备规范使用;3. 高空作业应急逃生

高空作业安全履职专项培育

高空作业人员、班组长、安全员

设备安装阶段

重型设备吊装(如汽轮机、风机吊装)

1. 吊装荷载计算与风险评估;2. 吊装指挥信号规范;3. 吊装设备故障应急处置

重型设备吊装安全履职专项培育

吊装司机、指挥人员、安全员

电气施工阶段

高压电气安全(如电缆敷设、配电安装)

1. 高压设备绝缘检测与风险判断;2. 电气操作规范(如停电验电接地);3. 触电事故应急救援

高压电气安全履职专项培育

电气作业人员、技术员、安全员

辅助施工阶段

有限空间作业(如脱硫塔、烟囱内部施工)

1. 有限空间气体检测与风险分级;2. 通风、防护装备使用;3. 中毒窒息应急救援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履职专项培育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监护人员

设备调试阶段

特种设备操作(如起重机械、压力容器)

1. 特种设备参数核对与状态检查;2. 特种设备规范操作;3. 特种设备故障应急停机

特种设备操作安全履职专项培育

特种设备操作员、安全员

全施工周期

交叉作业协同(多工种同时施工)

1. 交叉作业风险叠加识别;2. 作业顺序协同与避让;3. 交叉作业冲突应急协调

交叉作业协同安全履职专项培育

各工种班组长、安全员

?? 分风险点专项培育内容设计:理论 + 实操 + 演练三维落地

针对每个核心风险点,设计 “理论讲解(20%)+ 实操训练(50%)+ 应急演练(30%)” 的培育内容,确保培育不流于形式,切实提升人员安全履职能力。

一、高空作业安全履职专项培育(以风电塔筒攀爬、火电锅炉安装为例)

1. 理论讲解(4 课时)

风险识别模块:分析高空作业常见风险(阵风、平台松动、防护栏缺失、工具坠落),结合发电行业案例(如塔筒攀爬时安全带挂钩脱落导致坠落),讲解 “风险识别四步法”(看环境→查装备→验平台→评状态);

规范标准模块:解读《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中与发电行业相关的要求,重点讲解 “双钩安全带佩戴规范(高挂低用)、高空作业平台荷载限制(≤2 人 + 工具总重≤200kg)、恶劣天气(风力≥6 级)禁止高空作业” 等核心条款;

应急知识模块:讲解高空作业应急处置原则(如优先固定身体、禁止盲目自救),介绍 “高空救援设备(如救生缓降器、吊篮)” 的工作原理与适用场景。

2. 实操训练(8 课时,模拟风电塔筒 / 锅炉平台场景)

装备操作训练:每人实操 “双钩安全带正确佩戴与检查(卡扣是否锁死、安全带是否有磨损)、高空作业平台搭建与荷载测试(放置模拟工具测试稳定性)、救生缓降器使用(从 5 米高模拟平台缓降至地面)”,教练全程指导,纠正不规范动作;

风险排查训练:在模拟场景中设置 “平台螺丝松动、防护栏缺失、工具未固定” 等隐患,让学员分组排查,记录隐患位置与整改措施,考核风险识别准确率(要求≥90%);

规范作业训练:学员分组完成 “模拟塔筒攀爬(10 米高爬梯,全程佩戴双钩安全带,每爬 3 米挂好一个挂钩)、锅炉平台工具传递(使用工具袋,禁止抛掷)”,考核规范操作达标率(要求 100%)。

3. 应急演练(4 课时)

场景设计:模拟 “高空作业人员安全带挂钩意外脱落,悬挂在 5 米高平台外” 的应急场景;

演练流程:

现场安全员立即发出警报,设置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救援小组携带救生缓降器、安全绳到达现场,将缓降器挂钩固定在牢固平台上;

救援人员通过爬梯靠近被困人员,协助其将缓降器安全带系好,指导被困人员缓慢缓降至地面;

医疗小组对被困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如是否有擦伤、惊吓过度),记录处置过程;

复盘总结:演练后分析 “响应速度(要求≤5 分钟)、处置规范性、协同配合度”,针对问题(如救援人员挂钩固定不牢固)进行二次训练。


二、重型设备吊装安全履职专项培育(以汽轮机、风机吊装为例)

1. 理论讲解(4 课时)

风险评估模块:讲解吊装作业风险因素(设备重量偏差、吊点选择错误、天气影响、地面承载力不足),结合发电行业案例(如风机叶片吊装时吊点偏移导致叶片碰撞塔筒),教授 “吊装风险评估表” 填写方法(含设备参数、吊具选型、环境因素评分);

规范操作模块:解读《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重点讲解 “吊装荷载计算(设备重量 + 吊具重量 + 动荷载系数 1.1)、指挥信号规范(旗语、对讲机用语,如‘起钩’‘落钩’‘停止’的标准信号)、吊具检查要点(钢丝绳磨损量≤10%、卸扣无裂纹)”;

设备知识模块:介绍发电行业常用吊装设备(汽车吊、履带吊、塔式起重机)的参数(如最大起重量、作业半径)与适用场景(如履带吊适用于风电塔筒吊装,地面承载力要求≥250kPa)。

2. 实操训练(8 课时,使用 10 吨级模拟吊装设备)

荷载计算与吊具选型训练:给出 “汽轮机(重量 5 吨)、风机轮毂(重量 3 吨)” 等设备参数,让学员计算吊装总荷载(含吊具 0.5 吨),选择对应的吊具(如 5 吨卸扣、Φ20mm 钢丝绳),考核计算准确率与选型正确率(要求 100%);

指挥与操作协同训练:2 人一组(1 人指挥、1 人操作模拟吊车),完成 “设备起吊→旋转→落位” 全流程,指挥人员需规范使用旗语 + 对讲机,操作人员需根据信号精准控制吊车速度与高度,考核协同操作达标率(要求≥90%);

吊具检查训练:提供 “磨损超标钢丝绳(磨损量 15%)、有裂纹卸扣” 等故障吊具,让学员逐一检查并标注问题,考核隐患识别准确率(要求 100%)。

3. 应急演练(4 课时)

场景设计:模拟 “风机叶片吊装过程中,钢丝绳突然断裂(模拟故障,实际用卡扣断开),叶片倾斜悬挂” 的应急场景;

演练流程:

指挥人员立即发出 “紧急停止” 信号,操作人员切断吊车电源;

技术小组现场评估叶片倾斜角度(≤30°),计算临时固定所需荷载,选择 Φ25mm 安全绳作为临时固定绳;

救援人员使用高空作业车靠近叶片,将安全绳一端固定在叶片吊点,另一端固定在塔筒牢固位置,防止叶片继续倾斜;

吊装小组更换合格钢丝绳,重新调整吊点,缓慢将叶片落至地面安全区域;

复盘总结:分析 “应急响应时间(要求≤3 分钟)、临时固定措施有效性、吊具更换规范性”,针对 “救援人员安全绳固定位置偏差” 等问题进行改进训练。

赛为安全 (5).jpg

三、高压电气安全履职专项培育(以高压电缆敷设、配电设备安装为例)

1. 理论讲解(4 课时)

风险认知模块:讲解高压电气作业风险(触电、电弧灼伤、设备绝缘击穿),结合发电行业案例(如电缆敷设时未验电导致触电),教授 “电气风险三要素识别法(电源、回路、防护措施)”;

规范操作模块:解读《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重点讲解 “停电→验电→接地→悬挂标识牌” 的电气操作流程、高压电缆绝缘检测方法(使用 2500V 兆欧表,绝缘电阻≥100MΩ)、配电设备安装时的 “防误操作措施(如五防闭锁装置)”;

应急救援模块:讲解触电事故应急处置(如脱离电源方法:用绝缘杆挑开电缆,禁止徒手接触)、心肺复苏(CPR)操作步骤、电弧灼伤现场处理(用干净纱布覆盖伤口,禁止涂抹药膏)。

2. 实操训练(8 课时,使用 10kV 模拟高压设备)

电气操作流程训练:学员分组完成 “10kV 配电柜停电操作”(断开断路器→拉开隔离开关→验电笔验电→挂接地线→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识牌),考核流程合规率(要求 100%);

绝缘检测训练:使用 2500V 兆欧表检测模拟高压电缆的绝缘电阻,记录检测数据(要求≥100MΩ),考核操作规范性(如兆欧表接线正确、检测前放电)与数据记录准确性;

心肺复苏训练:使用人体模型进行 CPR 实操(胸外按压深度 5-6cm、频率 100-120 次 / 分钟,人工呼吸与按压比例 2:30),教练全程纠正动作,考核操作达标率(要求≥90%)。

3. 应急演练(4 课时)

场景设计:模拟 “高压电缆敷设时,作业人员误触未停电电缆(模拟漏电,实际用声光报警装置),导致触电倒地” 的应急场景;

演练流程:

现场安全员立即用绝缘杆挑开电缆,切断电源,同时呼叫医疗救援;

救援人员检查触电人员意识(呼喊无回应)、呼吸(无胸廓起伏),立即开展 CPR;

另一组人员设置警戒区域,防止其他人员靠近漏电电缆,同时联系供电部门确认停电范围;

医疗救援人员到达后,交接触电人员情况,协助转运至医院;

复盘总结:分析 “电源切断及时性(要求≤1 分钟)、CPR 操作规范性、警戒设置有效性”,针对 “救援人员绝缘杆使用不熟练” 等问题进行强化训练。


?? 专项培育计划实施保障:确保培育效果落地

1. 师资保障:组建 “行业专家 + 资深实操教练” 团队

理论师资:邀请发电行业安全管理专家(如电力建设安全监督总站专家)、高校安全工程教授,负责风险理论与规范标准讲解;

实操师资:聘请具有 10 年以上发电施工经验的资深技师(如持证高空作业教练、吊装指挥技师),负责实操训练指导,确保教学贴合现场实际;

应急师资:联合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医院急救科医生,负责应急演练指导与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教学。

2. 考核评估:建立 “过程 + 结果” 双维度考核机制

过程考核:记录学员理论课出勤率(要求≥95%)、实操训练参与度(每环节实操次数≥3 次)、应急演练表现(如响应速度、操作规范性),占考核总分的 40%;

结果考核:

理论考核:闭卷考试(含风险识别、规范标准、应急知识),满分 100 分,合格线≥80 分;

实操考核:针对各风险点实操内容(如高空作业安全带佩戴、吊装荷载计算)进行现场考核,满分 100 分,合格线≥85 分;

应急考核:随机抽取应急场景(如高空坠落、触电),考核学员应急处置流程与操作,满分 100 分,合格线≥80 分;

证书管理:考核合格者颁发《发电行业施工安全履职能力证书》,证书有效期 2 年,到期前需参加复训考核(重点考核实操与应急能力),不合格者暂停上岗。

3. 资源保障:配置 “模拟场景 + 专业设备” 的实训基地

建设发电行业施工安全实训基地,模拟火电锅炉平台、风电塔筒爬梯、高压配电房、有限空间(如脱硫塔模拟舱)等场景,确保实训环境与现场一致;

配置专业训练设备:如 10 米高高空作业模拟平台、10 吨级模拟吊装设备(带荷载计算系统)、10kV 高压模拟配电柜、有限空间气体检测设备(如硫化氢、氧气检测仪)、应急救援装备(如救生缓降器、心肺复苏模型),满足实操与演练需求。

4. 持续改进:建立 “培育效果跟踪与反馈” 机制

跟踪评估:培育结束后 3 个月内,定期跟踪学员在施工现场的安全履职表现(如高空作业是否规范佩戴安全带、吊装指挥是否合规),统计 “违规次数、隐患整改率、事故发生率”,评估培育效果;

反馈优化:每季度收集学员、班组长、安全员的反馈意见(如培育内容是否贴合现场、实操训练是否充足),结合发电行业施工新技术(如新型吊装设备、智能电气检测工具),更新培育内容(如新增智能吊装设备操作训练),确保培育计划持续适配施工安全履职需求。


? 常见问题解答(FAQ)

1. 发电行业施工人员数量多、工种杂,如何确保专项培育计划覆盖所有相关人员,避免 “一刀切”?

实行 “分层分类培育”:按 “岗位风险等级” 划分培育优先级,高风险岗位(如高空作业人员、吊装指挥)优先开展培育,每季度 1 期;中低风险岗位(如辅助作业人员)每半年 1 期;

采用 “集中 + 分散” 结合模式:核心风险点(如高空、吊装)开展集中实训(2 天 / 期,基地开展);基础风险点(如交叉作业协同)采用 “线上理论学习(1 课时)+ 现场实操指导(1 课时)” 的分散模式,利用施工间隙开展,避免影响施工进度;

建立 “人员培育台账”:记录每位人员的岗位、需参与的培育模块、考核结果,确保 “一人一档、全员覆盖”,未参与培育或考核不合格者,暂停上岗,直至完成培育并合格。


2. 部分老员工存在 “经验主义”,认为培育内容 “没必要”,如何提高其参与积极性?

结合 “案例警示” 激发重视:培育前播放发电行业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如因未规范佩戴安全带导致的高空坠落),邀请事故亲历者或安全管理人员现场讲解,让老员工认识到 “经验≠安全”,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采用 “老带新” 参与培育:让老员工担任 “实操训练助理教练”,协助指导新员工操作(如教新员工佩戴安全带),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自身规范意识,同时给予 “培育贡献奖”(如绩效加分),提升参与感;

关联 “安全履职与绩效”:将培育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岗位晋升挂钩,考核优秀者绩效上浮 5%-10%,优先推荐晋升;考核不合格者绩效扣减,暂停参与高风险作业,倒逼老员工重视培育。



推荐阅读

电力行业变电站运维人员进行安全履职能力评估,电气设备检测与应急抢修的评价标准不该结合行业规范设定吗

垃圾焚烧发电站的焚烧炉安全运行与烟气净化处理,既需满足《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等国家强制性标准,又需结合垃圾成分复杂(如含塑料、橡胶等易燃、有害成分)、焚烧工况波动大(如垃圾热值不稳定导致炉温波动)的实际特点。因此,评估标准制定需遵循 “合规底线 + 风险导向 + 实操可行” 三大原则: 合规底线原则:所有评估指标必须覆盖国家及地方环保、安全法规要求,如焚烧炉炉膛温度需符合 “≥850℃且停留时间≥2 秒” 的法定要求,烟气中颗粒物、二噁英等污染物排放浓度需低于国标限值,确保标准不低于法定底线;

2025-10-16
电力HSE风险评估如何助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电力企业的运营中,HSE(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从多个方面助力电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5-05-12
电力HSE风险评估如何提升电力安全水平?

电力行业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领域,其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电力企业面临新能源并网、设备智能化升级等新挑战,传统安全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复杂作业场景。本文从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创新角度,探讨电力安全水平提升路径,重点聚焦风险分级管控、承包商协同管理、人员能力培养等核心环节。

2025-05-12
电力HSE风险评估如何应对复杂电力环境

电力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其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始终面临设备复杂性、作业动态性、环境多变性等挑战。在国际HSE管理体系与国内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构建适应性更强的HSE风险评估机制,成为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的关键课题。本文从风险防控机制、人员管理、作业流程优化三个维度,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2025-05-08
电力HSE风险评估如何优化电力安全策略

电力行业作为高危能源领域,其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始终面临设备复杂性高、作业环境特殊、产业链长等挑战。本文立足国际HSE管理体系与国内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融合实践,结合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管理场景,从风险评估机制重构角度提出五维优化策略,为行业安全管理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2025-05-07
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的管理现状?

随着风力发电行业规模扩大,其安全规程管理逐渐暴露出复杂性与特殊性交织的现状。当前管理体系虽已形成基础框架,但在实际运行中仍面临技术迭代、地域差异、人员流动等多重挑战,需从非传统维度进行解析。

2025-03-28
X
X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