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切莫变成安全“陪”训
发表时间:2016-11-02
培训,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培养和训练,提高人员体力和智力的活动。但从安全生产类的各种培训情况来看,有的部门、企业和个人在对待培训问题上,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行为偏差,存在把培训当公差、把培训当“陪训”、把学习当休息等短视行为,不仅曲解了培训意义、影响了培训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将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性质作了改。如此“陪训”,可谓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各级政府、部门、生产经营单位以及个人都要从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的高度转变观念,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做细做实。
笔者曾参加过不少次的安全生产业务培训,多数情况下,组织方是尽心尽力,从培训计划的安排到师资力量的选配和服务保障,都做到较为到位。但笔者发现,于受训者来说,重视程度不够却是时有发生,就培训现场来说,有的聊天,玩手机,接听电话,来去自由,甚至有打瞌睡、趴桌睡觉的现象发生。似乎这样的培参加不参加都可以,听与不听都一样,能来“陪”训就是完成培训任务了。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安全生产做得好不好,重要的前提就是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所有员工能否接受良好的培训,能否将培训的安全知识与监管实践、生产实践有效结合。培训合格才能有效监管、排查隐患和防范事故发生。任何一个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人,都要视安全培训为已任,充分利用培训机会,打牢思想基础、提升业务能力、做好安全管理。
如果将培训当“陪训”,把培训当成事不关已的事去对待,隐患怎能不乘虚而入,事故怎能做到消除?自己的工作又怎么能做到无差错,自己的岗位又怎能让领导放心?失职渎职被追责,侥幸失信导致不幸终会成为必然。担负起政府的领导责任、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必须从认真培训做起,培训到位,才能跨过安全的第一道门坎。
当然,“陪训”现象的发生,根子在受训者本人,但问题却与实际培训单位管理机制不完善有关联。总局的《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都有明确规定。如果都严格按照规定组织实施,“陪训”现象就不会露头。但实际培训中,个别单位对培训组织实施仍然存在不到位,方法手段简单,管理失之于软,都是出现“陪”而不训的致因。
如何才能避免“陪训”,让培训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笔者认为,首先在思想上要求实。管理者要把培训工作作为搞好安全生产的根本大事来抓,走出培训上的教条主义误区,深入实际,增强针对性。提倡培训高标准、严要求,增强原则性。提倡培训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实效性。其次要明确培训目标,做到“因材施教”。要抓住受训者需求的节点,设计好完整的培训方案,明确要开展什么样的培训,需要培训哪些内容,是专业知识还是技能培训。再其次,要明确培训对象。哪些培训对新员工适用,哪些培训对老员工适用,哪些培训对一线员工或专职人员适用,要根据培训对象,分类分级施训,不能“一锅煮”,吃“大锅菜”。最后要完善培训约束机制。将参训人员的课堂纪律、考试成绩等作为考核依据,与奖金、岗位、末位淘汰制相结合,激励受训者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培训在激励和约束的双重性制度下运行。
安全培训,作为培训者再说,自身态度和思想认识是根本。自己将培训当成事,那才能在安全工作中成大事,不出事。因此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坚持把培训当任务、把参训当荣誉,心无旁鹜、全身心投入,做到真学、真训、真提高,以优异成绩回报单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