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煤矿安全奠基
发表时间:2017-05-22
本世纪初,在经历了上世纪末持续低迷后,云南煤炭工业触底反弹。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耗能增加,能源吃紧,煤炭产销两旺,价格攀升,煤炭行业发展前景良好。与此同时,云南省煤炭行业一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装备落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以及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突出问题。在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全省煤炭行业勇于正视和克服这些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抓好增产提效的同时,强化安全管理。全省原煤产量由2001年的2428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5353万吨,增长120.7%,实现了3年原煤产量翻一番的目标;同时,安全状况逐年好转,原煤百万吨死亡率稳中有降,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为10.6、8.7、5.79,实现了死亡人数、3人以上重特大事故起数和百万吨死亡率“3个下降”。这些成绩的取得,为云南煤炭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能源支撑。我局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建章立制
按照省经委、省发改委的安排,云南省煤炭工业局积极配合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编制了《云南省煤矿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对曲靖以外的州(市)煤矿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昭通等15个州(市)“十一五”期间煤矿“一通三防”灾害治理重点项目179个,水害治理项目139个,其他灾害防治工程重点项目76个,地县国有、乡镇煤矿主要技术示范工程重点项目96个。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指导督促煤矿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按照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协调各方齐抓共管。年年与相关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和考核指标,明确要求各级煤管部门与煤矿企业层层落实责任制。根据行业规程、规章,结合煤炭生产实际,督促企业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会议制度。建立违法违章举报制度,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管理新局面。
加大投入
2004年,全省共投入安全和技改资金20多亿元,完成井巷工程量约40万米,购置设备5万台(件),装备壁式工作面492个(其中单体液压支柱壁式工作面100个)、装备瓦斯监测系统400余套,单井年平均产量由2003年的2.2万吨提高到2.9万吨。曲靖市的一些县(区)淘汰了木支护,积极推广液压支柱和金属摩擦支柱支护。其资金来源和用途主要是:国债资金2814万元,重点解决省属井工煤矿和12个地县国有骨干煤矿“一通三防”方面的突出问题;省政府财政预算内煤矿安全技改资金700万元,重点解决了7个省属井工煤矿和42个地县及乡镇煤矿在瓦斯监测、矿井通风和安全装备方面存在的突出隐患;省政府安排资金3000万元用于曲靖市150个地方骨干矿井的专项技改,带动了近20亿元民间资本投入,使矿井各系统得到了全面的改造升级。全省各地还有一些煤矿利用自有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技术改造。通过一系列的投入改造,煤矿生产能力、装备水平、抗灾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安全保障程度大大提高。
切实履责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落实《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各级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认真组织、指导、督促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春季安全大检查、夏季安全大检查,严格实行州(市)30天一检、县(市、区)15天一检、乡镇10天一检的制度,做到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安全监督检查不断线。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全省共组织检查近3万个作业点,查出隐患4万余条,并及时督促进行了整改。
在省关闭非法矿井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全省各级煤管部门,切实加强关闭非法煤矿矿井的组织领导,加大宣传教育,健全县、乡、村3级取缔关闭非法开采责任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验票站和过磅站的管理,建立和完善举报制度,采取切实措施,制止非法矿井生产的煤炭进入流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制止非法开采。全省上下为取缔、关停非法矿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广了师宗县关闭非法矿井的“铁六条”,实施“零报告制度”。据统计,在2004年全省不间断取缔关闭非法煤矿矿井的行动中,共出动行政执法91270人(次),耗用工作经费约950万元,取缔关闭非法矿井1508处(其中:关闭取缔新生非法矿井553处,死灰复燃矿井955处);对非法煤矿矿主累计罚款1.58万元,治安处罚410人,刑事处罚18人;没收非法矿井设备2493台(件),煤焦681吨。通过一系列工作,有效地打击和遏制了非法开采势头,取得一定实效,全省煤炭安全生产环境得到一定改善。据统计,2004年全省非法煤矿发生死亡事故15起,死亡32人,与2003年相比分别下降44%和29%。玉溪、思茅市杜绝了非法煤矿开采,大理、楚雄、文山、临沧、保山、版纳等州(市)未发生非法煤矿矿井死亡事故。
调整结构
针对全省煤炭资源开发整体上集约化程度低、综合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实际,按
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要求,各级煤管部门认真组织、积极开展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组织形式为载体的资源整合、行业整合工作,全面推进“五化”建设,着力推动云南煤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产业集中度,努力改变云南煤炭小、散、弱、乱的状况。目前,通过煤炭行业资源整合战略的实施,基本形成了东源煤业、富源老厂、小龙潭矿务局及地县乡镇“三块一片”的煤炭产业格局,形成老厂、小龙潭、恩洪、镇雄和昭阳5大重点矿区,重点产煤县现有矿井改造规模达9万吨/年以上,新建矿井规模达15万吨/年以上。全省计划着力培育5户年产千万吨和20户年产百万吨以上的区域性强势企业群体,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努力解决制约煤炭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
突出重点
瓦斯事故多发,是当前影响和制约我省乃至我国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积极推广山西乡镇煤矿“一通三防”集中监控经验以及黑龙江省煤矿安全生产数字化监控技术。始终把“~通三防”作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对瓦斯灾害严重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控、重点防范,要求高突矿井必须安装安全监测系统,局部通风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的要求,认真落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预测预报、防治措施、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去年,全省争取到的2814万元国债补助资金及省财政预算内700万元煤矿安全技措扶持资金中,绝大部分用于解决瓦斯监测、矿井通风和安全装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装备瓦斯监测系统400余套。
抓好“双基”
为夯实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安排部署,在对煤炭行业长期开展的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煤炭安全工作的新形势,针对采煤、掘进、运输、通风、防排水等6大系统,重点开展了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制定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及考核评比办法(试行)》,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我局印发了《云南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及评比办法实施意见》,结合云南煤炭工业实际,对标准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目前,该项工作在全省全面展开,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企业内部全员、全过程安全质量体系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一批“质量上台阶、安全创水平”的煤矿,煤矿基础工作明显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