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企业存在的事故隐患及安全对策
发表时间:2018-01-30
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呈现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但事故总量仍然偏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国务院办公厅于2008年2月l6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15号),要求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深入落实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各项工作,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电镀产业在整个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性配套产业。电镀行业中大多数企业为中小型企业,多为手工作坊式的加工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安全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管理水平低、安全意识淡薄等特点。
电镀企业涉及使用大量危险化学品,大多还使用剧毒品氰化物,电镀车间内湿度大、腐蚀性强,涉及的电气设备多,主要存在着中毒、触电、化学灼伤、火灾爆炸等危险性,生产安全、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为此,针对电镀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为预防和杜绝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镀企业危害性分析
电镀是利用电极反应,在镀件表面上形成镀覆层。当具有导电表面的制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并作为阴极,在其表面上形成与基体牢固结合的镀覆层的过程称为电镀。由于历史、产业结构、缺乏规划、监管不严、缺乏标准规范等原因,电镀行业存在“低、小、散、乱”现象。大多电镀企业未经正规设计,厂房设备布局不合理,工作场所环境、职业卫生条件差,在生产安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成为电镀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
1.物质的危险性
电镀企业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中,涉及毒害品(包括剧毒品)、腐蚀品、易燃液体等,毒害品如氰化钠、氰化钾、硫酸铜等,腐蚀品如硫酸、盐酸、硝酸、铬酸、液碱等,易燃液体主要指部分电镀企业用于除油的有机溶剂(如丙酮、苯类等)、喷涂镀件的油漆和发电用的柴油。
氰化钠、氰化钾等剧毒品具有极度毒性危害,如氰化钠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氰化物能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氰化钠即可引起猝死。另外,一旦剧毒品管理疏忽造成失窃,用于犯罪行为,将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丙酮、苯类、油漆、柴油等易燃液体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一定能量的点火源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硫酸、盐酸、硝酸、铬酸、液碱等腐蚀品具有强腐蚀性,很容易灼伤人体,而且难以痊愈,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腐蚀性酸雾及废水,对人体的呼吸道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铬化合物能引起皮肤溃疡、贫血、肾炎及神经炎等多种疾病,并有致癌危害。
2.工艺设备危险性
电镀设备包括常用的镀前处理设备、镀槽设备、干燥设备、过滤设备、废水废气处理设备及其他辅助设备,主要设备如整流器、电镀槽、除油槽、清洗槽、超声波清洗机、喷砂机、磨光机、抛光机、过滤机、风机、烘箱、发电机等。电镀车间内潮湿,设备易腐蚀,电镀车间内电气设备、线路布置较多,如果设备未采取接地接零保护或失效、电线尚未穿管保护、开关无保护措施,或电气设备受腐蚀造成绝缘性能下降,或违章作业、防护设施缺陷、操作失误等,易导致触电事故发生。另外,电气线路短路也可能造成火灾事故,如2008年1月2日杭州下沙某一电子公司电镀车间发生火灾事故,l6条生产线基本都被烧毁。
由于电镀设备布置和工艺设施不合理,转动设备若缺乏防护设施、场地狭小等,均有可能发生机械伤害。
3.其他危害性
在电镀企业内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作业人员若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能引起职业病。根据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氰化物(按CN计)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盐酸最高容许浓度为7.5mg/m3;铬酸盐(按Cr计)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0.05mg/m3;硫酸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1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2mg/m3。
另外,五金件在打磨、机械抛光、喷砂处理等过程都会产生大量含有硅、铬、铁、铜等的粉尘,给作业人员造成粉尘危害;还可能存在超声波清洗、压缩空气吹干等过程的噪声危害。
二、电镀企业存在的事故隐患及安全对策
(1)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含氰电镀工艺(电镀金、银、铜基合金及预镀铜打底工艺,暂缓淘汰)、含氰沉锌工艺列入淘汰类工艺。
近期内由无氰电镀全面代替含氰电镀还存在不少困难,但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如无镀铜打底电镀工艺、含氰沉锌工艺、高浓度六价铬钝化工艺等)和设备应实行强制淘汰,电镀企业应积极采用低氰、无氰、无铬、代铬、代镍、微生物降解除油、耗能低等电镀新工艺、新技术。
(2)电镀厂房间距太近。有些电镀园区内企业之间、企业内部车间间距太近,不利于通风与人员疏散,许多原辅材料、镀件无法堆放,也不利于企业管理。电镀厂房之间应充分考虑电镀特点、适用性,留有足够空间,对于老企业建议停用部分车间或拆除,对新建电镀园区应在设计上予以特别重视。
(3)厂房内空间狭小,设备设施布置不合理。大部分电镀厂房内设备布置拥挤,电镀挂具、镀件乱堆乱放。厂房的设计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如生产规模、设备规格、工艺情况等,应有30%~40%的辅助面积,并应留有发展空间。设备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安全操作及设备维修,如自动机应并排或对头布置,自动机靠墙时,机屋距离应为1.5~2m,机侧距墙应为1.0~1.2m,两台自动机距离不应小于1.5m等。.
(4)厂房建筑构造不合理,未采取有效防腐措施。部分小电镀企业使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作为电镀厂房,甚至有的采用油毡顶、搭建简易棚,存在着厂房坍塌、火灾等隐患。电镀企业应采用合适的厂房结构形式和建筑材料,对厂房进行修缮、改造,拆除简易棚。
由于电镀车间内湿度大,腐蚀性强,厂房内的房顶、屋架、墙裙、地坪、门窗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如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施工时加强振捣和养护;对厂房内的混凝土构件表面采取阻止水分渗透的措施;或是在混凝土内加入阻锈剂;采用大块花岗石铺地并以树脂胶泥勾缝;采用塑料门窗等。
(5)厂房内管网系统不合理。由于电镀企业的管路类型较多,电镀厂房内需设有坑道敷设各种管线,为了便于管道的铺敷、检修、维护保养,生产厂房可设计为不低于2ra的下沉式结构。在设计坑道时,应加大坑道的宽度,以便能进入维修,并在承重板面加强防腐措施。或是采用夹层式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地面渗祸,并便于各种管线的维修,利于清洁生产。
(6)电镀车间内通风不畅,酸雾严重,空气质量差。电镀车间应根据当地常年风向合理布置,加强车间内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氰化物溶液需在通风条件下配制。氰化槽应设置局部排风装置,电镀槽可采用双边抽风或双侧抽风,并应达到环保、职业卫生有关要求。
(7)部分氰化物与酸性槽子的通风和排水系统未完全分开。电镀企业应立即进行整改,以防止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每条生产线下面应做地沟,将槽子卧于地沟中,在地沟中心或旁边铺设排水明沟。
(8)除油、酸洗与电镀等工序设在同一车间内,磨光机、抛光机间未单独设置。除油、酸洗工序温度高、腐蚀性更强,会影响电气设备、镀槽等设备寿命,应尽可能与电镀工序分开设置。磨光机、抛光机应单独处于封闭房间内。
(9)电气设备、电线无保护措施,线路布置混乱。一些电镀车间整流器裸露,电线未穿管保护,采用老式拉闸开关,电气设备、线路较易腐蚀老化,易发生人员触电、电气火灾事故。整流器等电气设备应隔离保护,电机、配电箱应采用外壳保护罩,电线应穿管保护、布置尽量整洁,采用安全性高的空气开关。
(10)剧毒品仓库不符合规范要求。部分剧毒品仓库存在潮湿、无通风设施、耐火等级低于二级、无双把锁、无温湿度计、未配备消防器材、未安装报警装置、无隔潮设施、堆垛不符合要求、无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周知卡等问题。剧毒品仓库储存条件应按照《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1999)要求执行,并严格落实“五双”管理制度(双人验收、双人保管、双人发货、双把锁、双本账)。
(11)部分危险品未设立仓库,禁忌物混存混放。部分企业硫酸、盐酸、硝酸、液碱等随地堆放,无专门储存仓库或禁忌物混存混放,易发生化学灼伤事故。硫酸、盐酸、硝酸等应设置专门仓库,并与液碱分开存放。
(12)未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未配备急救药品、安全喷淋、洗眼器等卫生设施。企业应定期发放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急救药品(如亚硝酸异戊酯、5%硫代硫酸钠)、安全喷淋、洗眼器等。工人应正确穿戴耐酸工作服、耐酸碱胶靴、手套、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
(13)剧毒品包装物未经专门回收废弃处理。企业普遍存在氰化物包装桶随意处理现象,企业应制定剧毒品包装物的废弃处理程序,加强对剧毒品废弃物的管理,防止剧毒品包装物未经处理流失厂外。
(14)安全管理不严,安全意识淡薄。企业安全措施未到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管理松弛、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淡漠。大多电镀企业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对化学品危害性一无所知,存在电镀车间内吸烟、饮水、吃饭等现象。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相关人员应持证上岗,认真贯彻和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三、结束语
近几年,许多城市开始建立电镀工业园区,将分散在各地的电镀厂搬迁到电镀工业园区。电镀基地建设从园区选址及规模、厂房设计、厂房的间距、厂房内管网系统、防腐蚀设施、厂区道路设计、园区绿化、服务配套体系和园区废水处理系统等都应进行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和科学论证,否则将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不良后果。
为进一步做好电镀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强制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切实提高电镀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强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促进产业升级。电镀企业应积极采用低氰、无氰、无铬、代铬、代镍、微生物降解除油、耗能低等电镀新工艺、新技术。
(2)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电镀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如《电镀企业及园区总体设计规范》、《电镀生产安全操作规范》、《电镀生产设备设计安全规程》等,通过建立强制性标准规范使电镀企业规范化,彻底改变电镀行业“低、小、散、乱”局面。
(3)电镀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评价制度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对存在的问题逐条进行整改落实。
(4)目前安全监管部门已在机械、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建议电镀企业积极探索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5)新建电镀工业园区应科学规划与布局,结合电镀行业的自身特点,以及环境保护、生产安全、职业卫生、清洁生产等要求来综合规划布局,避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问题。
(6)针对电镀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切实落实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