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什么叫事故隐患及隐患治理的五项内容有哪些
发表时间:2021-05-12
什么是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 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最典型的表现是行为失误,违章,大意、麻痹、自信和情绪的不稳定。
行为失误有多种原因, 但结果都不是人的主观愿望的实现。 对行为失误造成的恶性后果, 行为人是要承担责任的, 法律判定有故意失误和过失失误。 违章是违背操作规程的严重不安全行为, 虽然也有多种原因,但在行为中包含了个人主观上的故意。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事故因违章而发生。大意、麻痹和自信是不少人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也是最常见和最难克服的的个人不安全行为。 大意、麻痹和自信行为有时并不一定会导致事故, 但其不安全性是显而易见的, 具有导致事故的必然性。 情绪的不稳定则会导致个人行为控制能力弱化, 从而引发个人不安全行为。
最典型的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就是酒后上岗。
物的不安全状态 ---
⑴能量的非控制性散逸。
⑵安全防护装置失控、失灵或设备无安全防护装置。
⑶设备故障或功能失常。
⑷物料危险。
⑸作业环境危险。
最典型的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就是设备带病运行。
危险源定义:
危险源就是生产系统中客观存在的受控不安全因素。
隐患的概念 :
就是未有发现的不安全因素。隐患一经发现就不再是隐患,而成为已知不安全因素。受控危险源不是隐患。
思想上对隐患的错误认识,是最大的隐患,首先要消除企业领导头脑中对安全不重视的隐患。不认真整改事故隐患,就是不重视安全工作,就没有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就是没
有执行好国家有关安全的法规, 就是对企业和职工极大的不负责,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因此,企业领导应认真组织整改隐患工作。整改隐患.工作的本身就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就是采取安全措施保障安全生产,就是预防和消灭事故。企业在组织隐患整改时。应认真制订实施方案,其措施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靠性、长远性。可操作性。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的安全装置,具有安全可靠性,易操作。易维修。还应考虑少花钱节省费用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实施方面要定人定时间,明确整改工作责任人,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安技部门要审查整改措施,验收整改工作。最后还应制订措施,保证所整改的内容能够得到巩固,发挥作用,而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失去作用,那就失去了整改的意义和效果了,这点非常重要。
因而,往往新闻媒体把‘事故隐患’说成‘安全隐患’完全是错误的,安全那来的隐患!有关方面应纠正这样说法。
隐患治理的五项内容是哪些?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隐患治理措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安全监管监察等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要认真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各地区要采取措施将本通知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的指导意见以及本地区的安排部署,落实到重点行业领域的每个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不留死角。
(二)突出重点,强化督导。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要突出高危行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重点企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
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事故防范能力。要把这次隐患排查治理行动与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及其他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相结合,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三)广泛发动,群防群治。要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紧紧依靠技术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职工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积极主动地参加隐患治理。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各地区要以这次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为契机,推动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既要切实消除当前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突出隐患,又要落实治本之策,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五)广泛宣传,舆论监督。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这次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加大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力度,对排查治理走过场的单位要予以曝光。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对举报的事故隐患要认真进行核查,督促落实整改,并对隐患举报人进行奖励。要大力宣传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与经验,普及安全生产知识,促进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