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分类

浅谈硝酸铵生产企业安全的综合管理

发表时间:2018-05-02

【摘要】由于生产过程各种危险因素的客观存在,安全始终是硝酸铵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本文对做好设备的本质安全,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努力提高人本安全;加强综合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促进人与机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等作了介绍。


0、前言
硝酸铵是具有强烈爆炸性的强氧化剂,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其爆炸性已被人们逐步地认识和熟悉,2002年国家把硝酸铵产品流通环节列入爆炸物品流通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当前以氨为原材料生产硝酸铵的工艺虽然已日趋成熟,但由于生产过程连续性较强、高温高压、在线药量大,物料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生产特点,决定了硝酸铵生产企业安全的特殊重要性。确保硝酸铵生产安全,是硝酸铵生产企业义不容辞的头等大事和永恒的主题,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浅谈硝酸铵生产企业安全的综合管理

1、设备的本质安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等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1.1高标准、严要求选定先进工艺,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采用优良的装备和先进的工艺,是硝酸铵生产安全的关键和基础,是高产、优质、节能降耗,以及长周期安全稳定生产的保证。以一流的技术和设施进行项目建设,是硝酸铵企业应有的指导思想。硝酸铵项目建设从立项开始就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选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为“机的本质安全”提供有力的保证。

1.2严格执行安全规范,筑牢安全生产法律底线

安全标准规范,是长期以来人们安全生产的经验总结、安全科研的智慧结晶,是国家在法律上对安全生产的最起码要求。随着《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安全法规的公布实施,企业的安全责任与义务更加明确。企业应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规范,使生产线的选址、布局、工艺布置、工房建筑、电气设备、防雷防火等均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要求。

1.3认真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安全工作做到预防在前

众多的案例和教训告诉我们,先天不足将给现代企业留下安全隐患和潜在危险。企业应依照相关的安全法规,在项目实施前就同步进行项目安全、消防、环保、职业卫生等设施的设计、评价、评审,广泛收集各类专家的意见,使项目的安全条件得到充分论证,并在项目实施中同步进行施工,通过各个单项验收、防雷以及“容、管、特”等设备的检测许可等,各项安全措施在试产前得到检测检验,使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落在实处。同时,根据工程项目HSE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落实各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专职人员的安全与质量责任,对工程项目从合同签订到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管、控制、跟踪、追溯,及时发现并纠正建设过程中的错误或缺陷,避免隐患的存在,使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得到有力保证。

2、强化员工安全培训考核,努力提高人本安全

德国著名作家左拉说:“愚昧从来未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愚昧是安全生产的最大障碍,也是制造灾难的重要祸根。“无知”和“不懂”是最大的不安全。日本安全学者青岛贤司指出:“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安全教育。”因此,企业应千方百计强化员工安全培训考核,努力提高员工安全素质,这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根本,也是保证生产顺利、稳定和确保安全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手段。

2.1强化入厂培训,坚持持证上岗

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是硝酸铵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入厂和转岗员工应对其岗位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培训,在硝酸铵生产中涉及到锅炉、压力容器、危化操作、起重、电气、焊接等特殊岗位的人员,只有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知识,参加国家资质部门的统一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相应证书,方可上岗。

2.2“走出去,请进来”,提高员工专业技能

从事危化生产的硝酸铵企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员工掌握安全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抓好员工入厂安全教育的同时,企业可分批次组织员工到同类企业进行二次学习培训,使其了解、熟悉并掌握生产技能、安全知识,以及磨练其判断和处置异常情况的实际技能。在工艺理论学习与外派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员工跟班实地参与现场设备、电气、仪表等安装,让员工从中了解、掌握相关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使员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得到有机的结合。同时,聘请同类企业的专家来指导、调研和传授,从而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联系,经验与教训得到很好交流与反思。试车生产期间,根据员工素质与能力的不同,灵活调配生产锻炼岗位及生产班次,使员工在相应岗位上得到充分锻炼,为一次性开车成功提供最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

2.3坚持日常安全教育,常抓安全不松懈

转入正常生产后,企业应不断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坚持制度落实与宣讲教育并举,自查自纠与互查互学结合,确实提高管理安全水平。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坚持班前班后会制度,进行安全专题活动,从危化品性质及危害、习惯性违章、事故案例、消防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宣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着眼于员工操作安全与设备本质安全,定期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主动参与“互查互学”活动小组,借助安全专家组的资源,指导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上台阶。

2.4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与演练,形成员工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

现代工业生产和物料、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艺方法和操作技能及其所蕴藏的事故危险性,都具有很高的技术性和复杂性。只有经过专门教育、培训才能认识和掌握。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是维持现行生产、确保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长远需要。企业可采用上课、培训、现场提问考核,外出参观学习,事故案例学习讨论,电化教育,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经常性的模拟演练,提倡操作前的30秒思考,避免人为操作失误等方法、措施,将岗位安全应知应会和安全防患措施落实到每一位岗位操作人员中去,做到操作严谨,行为规范。不仅要使员工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真正做到“三懂四会”,使员工安全意识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

3、深化综合安全管理,促进人与机的有机结合

事故致因理论认为导致事故的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的缺陷,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大都也是由于管理的缺陷造成。这也就是俗话说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管理缺陷是造成事故不可或缺的一环,加强安全管理是控制事故发生的中心环节。安全生产管理仅仅依靠设备的本质安全和员工的操作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实施综合安全管理,促进各项安全责任的落实,实现人与机的有机结合。


3.1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安全生产有章可循

安全靠制度管理,安全制度是企业生产活动的准则。建立并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是确保安全依法办事、有章可循的保障。在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第二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第三逻辑严密、文字准确。为此,企业应依照国家法规,采用行业标准,组织安全技术人员,倾听职工合理化建议,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以安全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部安全综合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2层层签订安全责任,落实安全责任

坚持公司与部门(车间)、车间与班组、班组与个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将安全指标逐层分解。在安全责任状中,明确安全考核的指标、双方安全职责、安全考核办法等内容,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到位、责任到位。

3.3按章办事,令行禁止

按章办事,规范管理,形成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执行力的同时,使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到岗。

3.4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人与机的有机结合

健全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指导和安全技术支持为主要职能的安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支持并充分发挥其安全生产的监督和保证作用,形成完善的安全网络体系,使企业安全始终处于“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最佳状态,使安全工作能真正抓住重点,落在实处。

3.5开展企业级别评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健全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细化安全责任,强化现场监督监管,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化安全水平,实现安全工作常态化。

3.5.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积极收集并学习同类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相关技术规程,取长补短,形成完整、规范、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5.2安全理论教育与实践结合

安全理论教育、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加强员工安全知识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实践技能。根据企业生产性质,企业可编制简明、实用的安全生产应知应会题目,做到每班班前会、每周生产协调会前组织学习一条安全应知应会知识,每周组织一次以员工应急防范知识及消防、安全器材操作为主的安全综合检查,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演练,每半年组织一次安全考试,做到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3.5.3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定期检查和更新消防、安全器材,通过技改、技措,消除设备隐患,提高本质安全。加强专业管理,严格监督检查,落实管理责任,对查出的隐患以“隐患整改通知书”的形式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并跟踪隐患整改落实情况。通过定置管理,实现科学生产;通过“一法三卡”进行岗位危害告知;增设现场安全警句标识,营造了安全氛围,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防范意识。

4、结束语

在生产中,树立“安全无小事,安全就是关爱生命,安全就是最大的人性化”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重视生产装置的本质安全,始终保持人、机等各因素处于安全最佳状态,推广并完善适应行业特点的管理模式,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综合管理,就能使企业的生产安全有可靠保证,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得到安全、优质、高效进行,有利于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资讯400-902-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