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班组安全管理中的两大要素风险辨识与隐患治理
发表时间:2021-04-14
风险辨识是指针对不同风险种类及特点,识别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
风险辨识的依据
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_13861-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18)《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等辨识各种风险,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历史数据、经验判断、案例比对、归纳推理、情景构建等方法,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形态及其后果。
风险辨识的目的
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防范措施,杜绝风险演变成事故。
风险辨识为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对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隐患排查治理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一项法定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1、风险及隐患内涵
1.1风险
风险和危险并非同一概念。它们有本质的区别,风险一词在风险管理学科中具备两个特点:1)不确定性;2)有好结果或坏结果,两种结果都可能发生。危险对于人们只有坏结果,没有好结果;而风险对于人们既可能有坏结果,也可能有好结果。班组开展的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中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为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及控制效果评价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所辨识的风险是在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因素、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不安全缺陷。是指一个项目、活动、方案的开展过程中是否产生坏结果(危害、事故、伤亡)。
1.2隐患
隐患,顾名思义就是指隐藏着的祸患。它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隐蔽性、危害性。它在生产活动中不易被发现;它的存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隐患依据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重大隐患、一般隐患,这些隐患是工作现场实实在在存在的,它们直接威胁着员工的安全,它们是有形的杀手。还有一种隐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就是麻痹的思想、淡薄的安全意识,它是无形的。有形的安全隐患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治理,而无形的安全隐患在潜意识里,它很容易被忽视。
2、风险辨识与隐患治理的推广应用
2.1风险辨识
即在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以便于衡量风险大小,选择最佳的风险处理方案。在班组开展风险辨识首先要克服员工“读死书、啃手册”的想法,要在现场实践中掌握其精要,其次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员工,增强员工主观能动性,自己去发现问题,减少员工消极被动情绪,对自身的安全置之度外。
2.1.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全新的风险控制理念
风险控制过程中要有一个先进的、超前的思想观念,要在班组内开展扎实有效的风险辨识。首先要在班组内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使员工能够深刻理解运行风险辨识的重要意义,消除抵触思想,统一认识,转变观念。重点是逐步消除“事故难免论”及“安全管理是某些人的事,和自己无关”等传统的观念,逐步树立“以人为本”、“全员参与”以及“任何事故都可以预防”的理念,使员工从思想上理解和认同这种管理方法,从而更好在班组开展风险辨识活动,有效地提高班站安全工作环境。
2.1.2提高操作人员能力,有效控制风险
人是QHSE体系管理的主体,也是风险控制的主体,每个人自身具有不同程度的认识能力和辨识水平,这种能力和水平的来源主要是由业务技术素质、现场管理经验、思维意识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与主体认识能力与辨识水平成正比,也就是说,专业技术水平越高、现场工艺流程、生产特性越熟悉;思维能力敏捷、意识超前,那么辨识水平和能力也就越强。技术素质是三部分中的基础,所以提高员工的辨识能力要从最基础的业务技术水平抓起。
业务素质和风险辨识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业务素质全面的人在风险辨识过程中能够看到不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操作规范的危险,而业务素质不高的人在操作过程中往往看不到危险、自己违章操作或在别人的违章指挥下操作,将自己置身于危险的场所。
2.1.3注重过程控制,扎实开展风险辨识
风险识别是建立实施QHSE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如果在建立、实施体系过程中不重视风险识别,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一大堆体系文件,而没有根据单位自身的性质和特性,对工作环节进行系统的辨识,那么,将会使QHSE体系出现“空中楼阁”现象,无法体现建立体系的最根本目的。
一项作业的结果固然很重要,但是产生结果的作业过程控制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好与坏,若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把关、认真落实安全措施、做好安全防护屏障、作业人员符合上岗要求、操作规范等,那么就得到了预想的好结果,反之,就会造成事故。
2.1.4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克服员工侥幸心理
风险辨识出的不合格项目,在员工心里通常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它是由几道安全屏障的同时失效,才会导致的危害,所以很多人对此报以侥幸心理,对辨识出的危险置若罔闻。
“听、看、说、练”四字方针。
听:常做安全教育,利用班会、承包点活动等时机,给他们讲安全形势、安全知识,在员工的耳边灌输安全理念。看:在安全教育专题会上组织员工观看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图片、影像。
说:组织开展讨论,员工自己说安全,讲危险,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自己的、别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
练:组织员工开展应急演练,科目是风险辨识不合格项。
2.2拓宽隐患治理途径。创造安全工作环境
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根源。要消除现场事故隐患,必须在现场下功夫。抓现场、抓苗头、抓事前、抓落实,从每一个班组做起,现场查隐患、管理查漏洞、干部查作风、工人查操作,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立即整改、立即落实,真正做到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是消除现场事故隐患最有效的措施。
2.2.1运用《安全检查表》查隐患,狠抓落实
消除事故隐患就是要重检查、重落实、重整改、重效果,安全检查不能摆样子,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结合《安全检查表》内容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成立检查小组,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安全检查的全过程包括对人员、工艺、设备、环境、仪器等各方面。要认真总结查出了多少问题、落实了多少问题、整改了多少隐患、效果怎么样、对这些问题应怎样处理。实践证明,安全查而不改等于白查,整改要有好效果,才能真正消除隐患,保障无事故。
2.2.2无形隐患有效控制,安全意识逐步提高
有形隐患在检查中可以找出来,可以制定措施去控制,从而得到解决,而无形隐患是人的思想,存在于人的意识形态里,是比有形隐患更为可怕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安全意识是无形隐患治理的根本,要抓好无形隐患治理,员工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作业人员的日常教育和技术培训。针对以上问题,要从加强员工思想、提高员工能力和贯彻落实制度等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是思想方面,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认真做好对员工安全教育,包括新进厂员工的入厂教育、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提醒、在每年进行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员工更多地了解安全的重要意义,学习吸取事故教训等,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二是提高能力,从岗位培训抓起,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教育的经常化、普遍化和规范化。一抓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二抓业务技能培训,包括安全规程、现场规程、检修工艺规程的培训和特殊工种人员的专门技能培训;三抓广泛培训,包括检测仪器仪表培训、安全知识培训,开展技术练兵、应急演练、知识竞赛等,以达到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激励员工管理机制。
三是落实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以确保制度的严肃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狠抓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为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要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并采取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手段。
3、结论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工作重在落实,安全工作从小事做起,风险辨识、隐患治理是安全工作的基石,杜绝事故,从源头抓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岗位为基点,进一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作者:张军林,李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