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助力安全生产根本性转变
发表时间:2019-12-26
安全文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即所谓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只要有安全生产工作存在,就会有相应的企业安全文化存在。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把企业安全文化落到实处,有必要探讨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体系。企业安全文化本身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一定会通过一定形态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出来的形态有人称其为“安全氛围”或“安全气候”。
要想真正建设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并不断将其推动和发展,就不能仅停留在对安全文化理念的空洞宣教上,也不能仅着眼于局部的、个别的文化形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问题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的问题。因此,开展企业组织的安全文化状况分析和评价,是企业安全文化得以发展的基础。但是,企业安全文化涉及到企业的人、物、环境的各个方面,与全企业的理念、价值观、氛围、行为模式等深层次的人文内容密切相关,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一个组织机构的安全文化水平是很困难的。
一、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据有关部门随机抽样10年来生产事故统计显示,在电力系统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及伤亡人数是触目惊心的,因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为之折射到家庭及个人安危等情况也是很严重的。在十多类生产事故中仅列举最频繁、最突出、最严重的4种事故,就可窥见电力生产安全形势是严峻的。10年间触电事故占事故总次数的28%,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43.9%,重伤人数占重伤总人数的17.4%;高处坠落事故占事故总次数的23.5%,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9.1%,重伤人数占重伤总人数的27.5%;车辆事故占事故总次数的10.16%,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9.1%,重伤人数占重伤总人数的14.5%;机器工具事故占事故总次数的8%,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6.1%,重伤人数占重伤总人数的7.8%。仅这4种事故就占事故总次数的70%,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68%,重伤人数占重伤总人数的67%。除此之外,发生倒杆、灼伤、物体打击和起重等事故率、死亡率、重伤率也较高。
综合分析以上事故,发生事故的原因种类繁多,归结起来主要存在有以下问题:
(一)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在有的单位,领导没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意识淡薄,重复性事故较多。一是重生产轻安全,在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时,淡薄了第一,放松了预防,在处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问题上,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向生产倾斜;二是抓安全生产时紧时松,居安时不思危,管理松懈,出了事故才紧锣密鼓的抓安全;三是不敢大胆管、大胆抓,有的是对工作情况不清,没法抓,有的对司空见惯的“小”事不去抓,碍于情面,怕得罪人;四是检查督促不到位,只满足于传达和要求,缺乏跟踪检查、指导和帮助、监督;五是对事故处理不严,往往有失之以宽、失之以松、遮遮掩掩和迁就姑息的现象,使事故得不到有效遏制。
(二)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
分析发生的事故“,十次事故九违章”。在工作中,确有相当部分职工存在着三种习惯:一种是对规程、制度学习不熟不透,有的职工未能熟练掌握,以似懂非懂的状态投入工作。第二种是不按规章办事,有章不循现象普遍存在,有很大部分职工在工作中怕麻烦,为了图省事,对该检查、试验、维护、保养、核对、监护程序及要求等走捷径,就是不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去做。第三种是凭经验办事,有的职工在某工作岗位上时间长了,思想麻痹,在工作中凭经验,想当然的流于形式走过场。种种这些习惯性违章,给安全生产留下极大的潜在危险。
(三)责任心不强
任何单位或个人出事故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责任心不强。有的对安全生产粗心大意,满不在乎;有的车间、工区单位与单位之间缺乏联系,各行其事,遗留一些间接隐患;有的是懒惰,不履行规范的程序,随意简化手续;有的不把安全规程记在心上,不按科学规律办事,错误判断,自作主张,有的好人主义严重,在一起工作,发现问题缺乏提醒、批评、纠正和制止的勇气等。这些都是责任心不强的体现,对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的危害作用。
(四)没有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许多企业对于安全文化建设不重视,尚未在企业形成一种珍惜生命、人的生命价值至上的精神或文化。因此,未能建立起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严格有效的、发挥预警与监管作用的长效安全生产机制。
二、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方针,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安全生产领域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从法制建设、管理体制、财政投入等方面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切实有效的加强和改进,促使全国安全生产总体上呈现出相对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
但是当前有的企业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员工对制度熟视无睹、违章作业屡见不鲜。一方面领导大讲安全;一方面玩忽职守、违章指挥,导致设备损坏、人身伤亡惨重,给家庭、企业、社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究其症结不难得出:大部分伤亡事故都是由“三违”引起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因此,行为管理即成为安全管理的基础,通过技术、组织、法制建设、规程、活动、经验等,来减少不安全因素,这些内容,正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范畴,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安全文化有利于营造安全氛围,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环境可以影响人、造就人”,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总会不知不觉的把自己融入其中,在创建企业安全文化、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就形成一种强烈的安全氛围,人在其中,经过耳闻目染,同时经过有意识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企业安全文化有利于规范员
工行为安全文化有亲和力,它通过点滴小事的积累和文化要素渗透,使员工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种自主约束倾向和潜在准则,当这种约束和准则普遍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时候,就标志着企业员工自觉规范自我、约束自我的局面初步形成。
(三)企业安全文化有利于整个企业面貌的改观,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良好的安全文化不仅会使企业的安全环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重要的是经过安全文化建树,能使员工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时也会带动与安全管理相适应的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的平衡发展,有利于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等。
三、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一)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近几年,生产企业的各类事故和其他社会重大事故此起彼伏、时有发生,如航空罹难、海上沉船、矿山爆炸、火灾及交通事故等,特别是以煤矿为代表的矿山垮塌、瓦斯爆炸、井下透水等重大、特大恶性事故屡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带来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和不良的国际影响。为此,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通过新闻媒介曝光,加强教育引导;不断加大检查监管力度,查处堵塞漏洞;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惩戒违法经营者和有关责任人等,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伤亡事故,促进全国安全生产不良状况的扭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了大量工作。
尽管如此,一些特别重大的事故仍然接连发生,有些事故的情节还在惊人般相似地重复着。这对于各级政府试图建立安全生产机制的构想无疑是沉重的压力和打击。究其原因,诸如“地方保护主义”,只顾眼前利益;企业经营者利欲熏心,为牟取暴利,视工人生命为草芥;有关监督机构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对违法者打击不力;相当多的工人或农民工没有基本的安全作业常识,为挣钱付出生命的代价;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缺乏行政责任追究机制等等。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生产企业和一些相关单位,未能建立起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严格有效的、发挥预警与监管作用的长效安全生产机制。因此,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与监督有效性的必要途径。
(二)以企业安全文化为平台,构筑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针对生产企业的工人甚至农民工低水准的安全素质、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运用安全文化的手段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和培训,使他们能提高安全文化水平,懂得并自觉地进行安全生产,有能力维护自身的安全及其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设法采用文化层面的手段,来干预和解决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反安全生产有关规程规定的行为的问题。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普遍的管理水平低下,管理资源不足,管理范畴不够清晰,法制不到位的状况下,采用文化手段有效地使参与生产活动所有的人都能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行为规范。第三方面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变。通过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立起长效的安全生产机制,来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逐步形成的“自己安全、他人安全、保证所有人安全”的一种认知共识和行为规范。
总之,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逐步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使安全生产工作从人治向法治转变、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安全生产工作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安全生产工作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安全生产工作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健康工作转变,逐步实现安全生产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