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主要流程有哪些?
发表时间:2022-09-07
此篇内容介绍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主要流程有哪些?”的有关知识,在实际案例的操作过程中,不少企业都会遇到这样的困境,接下来就让小安带领大家学习一下如何处理这些情况吧!希望大家仔细阅读,能够学有所成!
(1)风险辨识、评估
根据安全风险的性质、类别和特点,制定辨识程序和分类标准。这点是双重预防性机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风险辨识、评估的工具种类很多、方法很多,有定性的、有定量的、有半定性半定量的,通常将这些方法一股脑发给下面,下面很难用好,因为方法实在太多太杂,并且不清楚该怎么选择使用,最终的结果就是很好的方法被流于形式,风险没有辨识、评估准确。为解决这个问题,将对管道风险、作业及设备运行维护风险的辨识、评估方法做了明确。
管道风险:先将管道分为若干管段,将每个管段假想为风险源,再用风险矩阵法对每段管道进行风险评价,从而判断出每段管道风险大小。实践发现这种发现对管道周围环境风险因素判断较为准确,但对作业及设备本身和运行维护方面风险难以准确判断。因此又明确了作业及设备运行维护风险辨识、评估办法。
作业设备运行维护风险:一是对于新建管道和大型设备等大型项目,由业主单位和承建商建立HSE管理体系,编制“两书一表”,运用肯特长输管道风险评价法开展风险识别、评估。二是对于改线等隐患治理中等作业及设备运行维护项目,由作业方编制HSE管理方案,运用安全检查表法或专家打分法开展的风险识别、评价结果,并明确管控措施。三是对于日常检维修等小型项目,运用JSA或JHA方法开展风险识别、评价,并制定有效管控措施。
(2)分级管控、监测预警
从政府、部门、企业各个层级强化监测预警,积极应用量化手段研判分析,实施超前预警,尽量严防“想不到、看不到、管不到”的问题。比如对识别和评价的风险进行预警。对一般风险可进行电话提醒、警示告知;对重大风险则要盯住不放,经常检查,积极采用科技手段、工程手段超前治理,源头防控;对预控措施不到位、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隐患的风险要向有关单位下达预警告知书,对形成隐患的风险通过改线、箱涵等方式进行治理;对风险较多、较大的站场或管道列入重点监管范围,精准制定现场检查方案。从而强化重点作业现场、高后果区等高风险点管控,对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提前介入、超前预警。
(3)验证评价
对易整改的问题及时对标确认;对重大风险的管控效果采集敏感指标进行检验;对系统性风险的管控效果综合分析评价。比如,积极开展自查、自报、自改,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对在现有安全条件下无法彻底消除的隐患,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确保隐患不发展为事故。
(4)完整性管理
指对所有影响管道完整性的因素进行综合的、一体化的管理,即在管道的可研、设计、施工、运行各个阶段,不断识别和评估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削减风险,将管道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可接受范围之内,防止管道事故的发生。实施全寿命周期的完整性管理,保证管道系统安全、可靠、受控,避免重大安全、环境责任事故。
完整性的风险管理体系其实可以作为HSE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他们具有高度一致的管理方针,只是一个更偏向于依靠IT等高新技术、一个更偏向于依靠人的力量。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在做好双重预防性风险管理的同时,探索开展基于完整性管理的风险管控,构建更加全面的长效机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完整性管理方针是资产完整、全员参与、安全可控、持续改进。HSE管理方针是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主要流程有哪些?”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想了解更多行业相关的知识可以关注赛为安全网站,小安将为大家输出更多高质量的实用文章!
免责申明: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