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详细介绍安全风险管控
发表时间:2019-07-02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月6日关于安全生产发表 重要讲话,首次提到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他强调:“必须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双重预防机制的提出,对于帮助企业管理生产安全,从根本上防止隐患发生,降低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各地区、各企业系统理解、准确把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相关概念、内涵及逻辑关系,加快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本刊特选编安全风险管控相关知识分期刊出,供有关部门及企业参考借鉴。
安全风险管控总述
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隐患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风险与隐患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风险管控失效形成隐患,隐患得不到及时治理,控制失败容易发生事故。
安全风险管控应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一、风险管控原则
所有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可管控,可降低。管控风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闭环管控原则
系统应包括输人、输出、通过信息反馈进行决策并控制输入这样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过程。只有闭环控制才能达到系统优化的目的。
2.动态管控原则
充分认识系统的运动变化规律,适时控制才
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分级管控原则
根据系统的组织结构和风险的分类规律,采取分级控制的原则,使得目标分解,责任分明,最终实现系统总控制。
4.多层次管控原则
多层次管控可以增加系统的可靠程度。通常包括6个层次:根本的预防性控制、补充性控制、防止事故扩大的预防性控制、维护性能的控制、经常性控制以及紧急性控制。危险性质不同,各层次控制采用的具体内容也不同。
二、风险控制策略
1.降低风险。是指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轻后果的不利影响。对于已知风险,企业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加以控制;对于预测或不可知的风险,必须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采取预防策略,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
2.预防风险。是指采取工程技术、教育等预防性措施,减小风险转化为事故的几率,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
3.规避风险。规避是指风险潜在发生的可能性大,不利后果严重,又无其他规避策略可用,甚至保险公司亦认为风险太大而拒绝承保,主动放弃或终止项目或活动,或改变目标的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
4.接受风险。即企业自愿接受风险事件的不利后果,如在风险管理规划阶段,制定风险应急计划,或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数额较小,不影响大局而将损失列为企业的一种费用。
5.后备措施。有些风险要求事先制定后备措施,一旦项目或活动与计划不同,就动用后备措施。主要有费用、进度和技术后备措施。
三、风险管控程序
1.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系统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辨识是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实施全面辨识,如果要对客观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就需要做周密系统的调查分析,综合归类,从而揭示潜在的风险及其性质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风险控制。通过实施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
四、企业安全风险类别
1.根据危害性质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分为4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2.根据事故形式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以下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锅炉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