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企业安全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四要素”
发表时间:2018-03-09
【摘要】企业安全管理者始终在追求理想的安全目标,为此,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模式。企业安全管理者的自身素养和能力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根本,他们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要学会与职工进行交流与沟通,要学会对事物的观察与分析,这是企业安全管理者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应具备的“四要素”。另外,企业安全管理者必须要从本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保持为企业和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理想的安全生产目标。
随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企业在总结经验和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过程中,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预控能力。企业安全管理者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责任制明确,操作规程健全,检查违章、隐患,责任制考核等管理工作方面都要以人为本,要表现出管理者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称职的企业安全管理干部既要有一般管理干部的能力,也要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因此,企业安全管理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还要学会与职工进行交流与沟通,学会对事物观察与分析。这是企业安全管理者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应具备的“四要素”。
1、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才能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和模式
企业安全管理者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不能说是合格的管理者。因为缺乏知识,就不能对从事的工作进行专研,就找不到问题存在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没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就不敢说话,说了也是外行话或空话,让职工群众不信服。
所谓安全管理专业知识,是作为一个安全管理者除了一定的自身的文化素质外,必须应有的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安全职业健康知识,还要熟知和运用安全知识发现隐患、合理整治、科学防范,并运用事故发生的双重性与可塑性规则,进行认真调查分析,作好预控和转化工作,以期达到控制危险源和安全生产的最理想目标。同时,也要知道救护常识,工伤处理及相关的规定。
水平是衡量高度的基准,有专业水平才能提高管理能力。过去,企业的安全管理者基本上是“吆喝”加“口号”,以及上传下达性的管理形式,思想保守,方法简单,对本单位各岗位生产、设备运行等安全管理知识不懂,没有制定系统的、规范的、配套的、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缺乏阶段性、针对性的安全活动方案。所以说,企业的安全管理者缺乏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就不能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和模式,就难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难以确保安全生产。
企业生产、经营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生产工艺、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和进步,生产品种在不断的增加,生产规模在不断的扩大,技术操作不断的现代化,作业环境和条件也在持续改变。由此,企业安全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必须要推陈出新,要根据生产运行系统和岗位操作等实际研究出新的管理模式。所以这就要求,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者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把专业知识通过管理实践转变成专业能力。另外,创新理论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途径和方向。创新不是摆花架子,不是弄出另类,不是排列数字和格式。创新理论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要以生产实际为根据,要以科学发展为依据,要以促进安全生产、保障职工健康和生命为根本。创新安全方法和模式,不能脱离本企业生产和人员岗位实际情况。企业安全管理者可以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理念和管理模式,但是不能照搬照抄。有的企业安全管理者提出“六有”的安全管理方法(层层有安全目标、岗岗有安全规程、人人有安全职责、事事有安全标准、处处有安全标志、周周有安全检查),它应该属于常规安全管理方法和模式,不是创新,其内容与其它企业基本雷同。有人提出对待安全隐患要像健康检查一样,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这值得借鉴。
2、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尽职尽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职业道德是要鲜明的表达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它是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安全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应该是采用科学的技术规程、严格的规章制度、实际的活动内容等管理形式,并以灵活多样的。易被职工所接受的活动形式,为职工健康和生命负责,为企业安全生产和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负责。企业安全管理者要把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行为习惯,并具有较强的执行力。
企业安全管理者的职业道德,除了要履行的职业责任和义务外,还有就是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爱心、同情心、尊重心、帮助心、高尚情操,以及奉献精神和科学管理。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干好工作。按部就班、顺水推舟、被动的工作方式与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主动的工作方式其效率和结果截然不同,前者就是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后者则相反。
企业安全管理者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有较高的职业水准。首先,他必须要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为前提,并对生产和施工作业过程中,影响安全的物的状态、环境因素等进行实地观察、测试、分析、研究和进行危险源辨识,然后进行风险评估与预控等工作。同时,以及早发现潜变、异常的安全隐患,制定消除或预控的防范措施,并对组织实施、整改时间、整改效果进行跟踪评估,由此达到安全生产管理实际效果。职业道德是在职责的基础上形成,它高于职责。因为它具有约束性、习惯性和主动性等特点。例如,在工作中,安全管理者发现领导违章指挥,就必须要制止,因为违章指挥一旦造成安全事故,不但企业受损,还威胁职工安全和利益。所以,安全管理者要为企业和职工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就体现出来。再如,在生产中,职工因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造成事故而受伤,首先要救护受伤职工,控制现场防止二次事故发生,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这就是职业道德。职工不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只是有些人没有认知危害的存在和危害的后果。职工难道不怕死吗?不怕受伤害吗?不是,只是部分人存有侥幸心理。“宁愿听骂声,也不听哭声。”咋听似乎有些道理,其实有骂声,说明安全管理者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安全工作还不细、有漏洞。既不要听到“骂声”,也不要听到“哭声”,才是企业安全管理者践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
企业安全管理者职业道德的高低,体现在安全生产系统、作业环境和职工工作状态的好与坏、进步与滞后。安全管理者根据实际动态对不同岗位职工的责、权、利给予最佳调配,使每个职工都明确自已岗位的安全责任,才不会疏于职责,产生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另外,职工明确权利后,才能使被动安全变主动安全,才能向“我要安全”方面转化,达到危险源点预控、隐患防范整治到位。所以,企业安全管理者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
3、要学会交流、沟通,才能营造安全气氛,促进群体安全意识
交流促进沟通,交流带有多方或双方的积极主动性、广泛性和随意性,沟通带有被动性、局限性和指定性。企业安全管理者带着一颗虚心和诚心与职工进行交流、沟通,不但会得到职工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而且可以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气氛,促进群体安全意识提高。交流与沟通可以增进管理者与职工彼此间的感情,职工了解安全生产信息和要求,管理者掌握职工对安全生产的想法和建议。
交流与沟通不是简单的批评、说服、教育,而是交换意见、互通有无,说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意见,想出整改措施。企业安全管理者要革故鼎新,更新观念,创新管理,不要总是把自己放在“管”的位置上,而要倾向“理”。在安全生产上,管理者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要以理服人。站在“理”上,就好交流和沟通,职工有违章行为也会接受批评、教育和处罚。有时候单纯的“管”,会使职工对管理者的批评和处罚不服,甚至由此产生逆反和抵触情绪。企业安全管理者要与职工多交流,少命令,多沟通,少强制,并通过改善职工的作业条件和环境来改变职工被动的安全心理和行为状态,因为良好的职工作业条件和环境会提高职工的文明生产程度和自我安全意识。
在企业安全生产上,每个职工都应该成为“自我”和“为他”安全保护者,而不是被动者或受动者,安全管理者与普通职工的区别在于管理的范围、层次、职责和权限不同而已。所以,有了这样的认识,就突显出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了。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地点、对象、内容并不一定要预先约定,或是有所安排。作为企业安全管理者必须要经常的深入基层,在安排和检查工作的同时就可以与职工进行交流,了解班组安全活动动态,了解作业条件和环境,了解设备运行是否良好,了解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和隐患整改情况,了解安全管理制度上是否存在缺欠,了解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操作规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劳动保护发放是否及时,是否符合标准,也包括职工在生产工作中的思想活动等等。安全管理者把这些情况收集、归纳、整理出来,就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安全管理者要得到职工的信任和支持,才能顺利开展工作,才能持续推进管理。安全管理者总是坐在办公室编写规程和方案,那只能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安全管理以人为本是体现在具体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上。以人为本就要深入基层,贴近职工,以真情与职工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安全管理者的工作才能获得职工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才能营造安全生产环境气氛,促进职工群体安全意识提高。
4、要学会观察与分析,才能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观察与分析事物,是要通过事物静态和动态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确定事物存在的状态。包括我们常讲的:物的状态、人的行为、环境的潜在因素。观察与分析一般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来实现的,把安全常规检查上升到具体化、系统化、质量化,才能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有些隐患只是一个“不安全因素”,走马观花似的检查,很难发现隐患。隐患,顾名思义是隐藏性的祸患。正如有人说“魔鬼在细节中”一样,安全管理者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与分析才能把隐患挖掘出来。安全是大事,越是大事,越要做细,正所谓“大事作于细,难事做于易。”安全工作越是细化,越能达到本质化安全。无论实行“三查”、“四查”、“五查”还是“八查”,归根结底不能硬是搞组合、编套路,更不能摆花架子。在检查安全生产时,要知道如何发现隐患、以及什么性质的隐患、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安全检查中发现隐患后,还要知道隐患存在的时间、成因、责任人、如何整改、整改时间、谁负责、谁验收等;在整改隐患过程中,要知道隐患整改措施、效果、是否存在类似隐患、职工是否受到教育以及态度等;发现职工违章,要知道职工为什么会违章、在什么情况下违章、是否认识到违章的后果等。另外,隐患是多种多样,有些隐患是直观的。例如,职工没穿工作服,地沟没有盖板,一看就知道;有些隐患是隐藏的,例如,职工情绪烦躁、行为反常,设备缺油运行,脚手架不牢等,不通过细心观察与分析是不容易发现的。其实,就是有些直观的隐患,我们也容易忽视。例如,有些危险处警示牌写着“注意此墙危险”、“小心落物”、“不要触摸”等,其实就是隐患,它只是提示“注意”、“小心”,只是把隐患说明了,但是没有采取实际措施消除隐患。
企业安全管理者学会观察与分析,就是对事物状态和人的行为变化,以及作业环境的不同有所发现,并从安全敏感的角度对其有疑心、有警觉,具体分析是否存在直接隐患和管理漏洞,然后对分析结果进行论证,才能对潜在的隐患和管理缺陷等问题确认。安全管理者要怀疑物的状态、人的行为,环境因素是否安全(包括职工的心理情绪是否健康),这要求系统化、质量化工作程序来完成。职工的心理情绪健康与否,也是不安全因素之一。由于人的性格、心态、素养和文化等不同,在遇到心理打击,或情绪低落时,他所承受的能力和对事情的反应,以及处理方式也不同,有些人会有意无意的做出不安全行为。所以,企业安全管理者要观察、了解与分析、掌握职工不安全心理状态。
企业安全管理者学会观察与分析,具备很强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才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的细节中发现问题,才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才能发现隐患、预控危险、预防事故发生。
企业安全管理者始终在追求理想的安全目标,为此,他们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管理理念和模式。其实,创新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是在简单和实用基础上, 不要追求“新”, 把简单和实用的管理方法搞复杂化, 也不要追求 “异”, 把国外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模式照搬照抄。 在本文中提出的“四要素”, 是对企业安全管理者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另外,企业安全管理者必需从本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坚定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保持为企业和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 企业才能实现理想的安全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