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发表时间:2022-04-20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将“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写进法律,进一步强调管业务必须同时管好负责的业务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工作,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好负责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工作,同时在《安全生产法》中又进一步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要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目的就是在各分业务过程管好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的同时,增设一个监督、检查、验证的部门,以证明各业务部门确实将各自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做到位、做扎实,二者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相互促进的作用。围绕此讨论如何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的问题。并由此引发关于安全管理人员到底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履职的相关探讨。没看过的可以点这里看一下~
以下为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对此的探讨:
的确,“安全文化”是个上位层面的宽泛概念,并非人人都能轻易理解,甚至你跟一线员工讲这种文绉绉的东西,他只会觉得你在“找茬”,嫌你啰嗦。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归根到底是我们企业的安全管理做了但没有落实好,安全文化建设没有做到位。
有些安全管理人员还会觉得不理解、不服气,明明天天都累死累活的,不是忙检查就是出现场,怎么就没有落实好了?这你还别不服气,忙检查出现场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初级安全管理模式,一两次的不安全行为易改,但能一劳永逸吗?能保证不在你的监督下的现场也是安全的吗?不能。高级的安全管理,是全体员工在无时无刻无论有无监督管理,都自觉遵守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进行。因此,关键是要建立形成一套有执行力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己的安全文化,也就是我们说的让安全成为员工的信仰和企业的灵魂。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4-2008)中安全文化被定义为“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安全文化”一类的词,近年来日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在国家层面还相继出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等标准规范。虽然这些规范只明确了安全文化建设以及建设成效评价的内容要素,并未给出安全文化建设的通用性流程。但一些安全基础好的企业,仍然积极主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大胆探索与实践,纵览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法与路径,理解上见仁见智,做法上也五花八门,从而使得有些变成了为文化而文化,导致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脱节,结果就是安全文化的假大空,浮于表面,难以落地,建设失效。
企业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作用演示图
稳定可靠的设备设施、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条件,而所有设备设施的操控、安全制度的执行都要由人来完成。要实现全员行为始终符合安全要求、全员主动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治理、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就需要依靠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对个人来说是一种意识,对群体来说是一种被认可的文化,不管对群体或个人而言,都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状态。再多的法律条例规范都无法为“安全”打包票,能使我们免受伤害的唯一方法就是:为自己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首先,我们必须正视无论是安全管理,亦或是其他高新技术很多方面,我们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就安全管理来说,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向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学习,学习其用无数的学历教训换来的经验、方法、工具与理念。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尚处于杜邦布莱德利曲线中所定义的本能阶段。对标国际上安全文化管理做得好的企业,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学别人的这套“他山之石”,即学习别人的技术、经验、方法、工具与理念。然而,在照搬实施的过程中,在国外经过长期实践被验证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到了国内却出现了不同类型的“落地困难”“水土不服”等问题。这就好比中西文化有差异的道理是一样的,无数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味照搬别人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任何的改革创新都要符合本国国情并与实践相结合,方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安全文化建设道路。
纵观国内外许多安全绩效好的企业,往往已建立各具特色、运行良好的安全文化,例如杜邦的十大安全理念、壳牌的12条“救命”规则、上海电气的SEC-LOVE(生命之爱)等,都是在总结自己的安全管理经验基础上建立的。反观近年来发生事故的那些企业,表面上原因在于企业员工安全意识薄弱、“三违”现象普遍、安全执行力不足等。归根到底是企业安全文化匮乏、混乱。要有效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的缺陷,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做好安全文化建设,让安全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内在动力。
探索安全文化管理的道路是曲折前进的
其实,要论文化的集体主义精神,从去年的“全民战疫”中,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为了对自己、对家人的健康负责,自觉的戴上口罩,主动制止违反疫情管控要求的人等等,这些不正是党的领导力在对全民健康安全的自主管理、团队管理的最佳诠释吗?所以,对于安全的自主管理、团队管理,要坚信我们是能够做到的,只不过当前被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或许是缺乏了坚定的信仰,如同相信一定能战胜疫情的信仰,一种集体对安全的高度一致性理念。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安全理念、价值观、作业准则、管理要求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每一位员工自觉的安全行为体现出来,从而实现长效的和可持续的“0”事故生产作业目标。"有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出自汉代刘安《淮南子》,意思是用“道”来统帅,法令虽很少,也足以感化民众;不以“道”来统帅,法令虽很多,也不足以安定民众,甚至容易生乱。对于安全文化建设,说到底其实也就是三件核心的事情:
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归根到底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理念,更是一个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所在。我们需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企业缔造者有关安全认知,用简短的文字予以阐述,并且让企业所有人都牢记这些文字背后的潜在含义,并确保每一个人能够真正地去理解和践行。
要让管理者,尤其是企业主要负责人能够其行动来证明其对安全的承诺,如小到参加每一次的安全例会、参加隐患排查与行为沟通活动,甚至自己为员工做一次安全培训,而非单纯的在安全会议上要求大家必须要高度重视安全的空喊口号式重视。
一般来说员工关心“三件事”:有意思的事、自己身边的事、与自己有关的事。要想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来,就要从员工感兴趣的方式、对员工有用的内容、对员工有好处的活动,尤其是有关日常刚需的事物。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10.07亿,30-39岁网民占比为20.3%,在所有年龄段群体中占比最高,40-49岁、20-2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8.7%和17.4%,在所有年龄段群体中占比位列二、三位。这组数据足以说明互联网在工作和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何不利用“互联网+安全管理”的方法来管理和培养员工的安全习惯,塑造安全文化呢?
借鉴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和方法,结合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特点,赛为安全于2015年研究开发了一套能在较短时间内帮助企业显著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一整套可落地的解决企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的方法,我们称为“安全征程”。通过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物联网、云服务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发了匹配落地的互联网+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工具——安全眼。
该解决方案以赛为安全16年+的安全咨询管理方案为积淀,针对不同企业安全风险特点,与生产运营充分对接并能精准有效解决企业安全生产制度落地、员工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风险实时监控/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双重预防机制)和科学化决策等最具挑战的安全管理难题。是一整套真正能全面帮助您解决安全管理混乱、塑造企业安全文化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多家大型国企、央企。
安全文件建设这一项工作,相对于大部分国有企业、外企以及具有高度凝聚力的企业较容易实现,但对于员工工作时间较长、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合理的部分私企而言,要想做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当前情况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安全眼系统或HSE课程咨询
可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
400-902-2878
本文部分内容数据来源自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