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HSE管理体系建立初探
发表时间:2018-03-05
摘要:分析了科研院所的性质特点及其安全运行的特殊性;提出了构建科研院所HSE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思路;系统地介绍了HSE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为消除和减轻科研院所在科研、生产和日常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危害,保护职工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使科研院所的HSE管理与国际接轨,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于2009年6月全面正式着手建立HSE管理体系。体系建立过程中,研究院突出风险管理,通过将本院实际管理现状与HSE管理体系要素有机结合,使HSE管理体系较好地体现了体系化、流程化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科研院所管理特点,探讨了HSE管理体系建立过程的关注要点。
1、科研院所管理特点
科研院所与一般的生产型企业在HSE管理上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a)“重业务,轻安全”。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科研院所的第一要务无疑是科研项目的开发和科研课题的研究,所以员工把科研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容易忽视HSE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b)科研工作“课题多、任务急、工作繁重”。科研课题是企业投入生产、创造直接价值的前提,企业对直接经济利益的追求也导致了科研院所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科研课题的心态,这种心态往往造成科研院所从领导到员工对HSE工作的淡漠。
c)科研人员“层次高,思想活”。科研人员与一般员工相比有很大不同,如具有唯实不唯上、求真不虚浮、创新不保守等特点。他们与社会联系广泛,接触面广,思想变化迅速,不断探索从事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d)科研工作的进程和成果很多是以软件形式(如记录、数据、图纸、论文报告等)而不是以可见的实物来体现。
e)科研工作精确性高,需要实验、设备、分析判断、数据等准确无误。
f)科研物质对人体危害大。科研过程中应用许多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和放射性等化学物质,不仅影响员工的健康,还可能污染周围的环境。
g)科研工作保密性强。许多课题项目承担着国家高、精、尖的保密任务和核心技术。
科研工作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在实施管理时必须对科研工作中的诸如情报收集、开题审查、实验设计、人才组织、标准制定、设备校准、数据记录和处理、成果评定,以及毒物的使用、保管和排放,安全措施,保密制度,财务管理等进行严格和周密的规定。这就要求咨询人员在HSE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要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适应科研院所体系建设的需要。
2、科研院所HSE培训
建立HSE管理体系过程中的培训分为领导HSE意识培训、员工培训和内审员培训。增强科研院所员工的HSE意识,使HSE行为变成他们科研过程中的“条件反射”行为,是体系能够顺利建立并运行的重要环节。
科研院所从领导到员工文化素质较高,对听到的和看到的知识首先会表现出质疑的态度,只有完全得到认可的知识他们才会接受并付诸实践。因此在培训期间,无论是领导HSE意识培训,员工的危害识别、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培训,或是HSE法律法规识别和合规性评价培训,如果与日常科研生产不相关联,也不能生搬硬套、原封不动地宣贯,否则只能是坐而论道,科研人员不会接受和理解所培训的内容。如果在体系策划阶段培训工作不到位,会造成从领导到员工对体系认识不够深刻、下一步工作无法正常推进等现象的发生。
所以在HSE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培训内容与其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多介绍与其自身工作有关的案例,如:1989年外交学院发生火灾,烧毁无数的技术资料,对科研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2001年某化工厂净化工段化验室班长对色谱仪进行操作时,未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导致仪器爆炸;2009年浙大理学院化学系教师在催化研究所做实验过程中将一氧化碳气体误接输气管,导致一名博士生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等。这些案例让参与培训的科研人员切实感受到风险的存在,从而使其产生共鸣并引起员工对HSE管理体系足够的重视。
3、科研院所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HSE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是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需应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和现代科学知识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判断并控制。如: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主要从事加氢裂化催化剂,馏分油及蜡类产品加氢精制催化剂,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石化企业和油田废水、废气、废渣治理及相关技术的开发,科研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酸碱类腐蚀品、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这些特点造成办公区域危险因素分布点多、面广,必须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过程中注意以下要点。
3.1确定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方法
根据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实际情况,选用JHA(工作危害分析)、SCL(安全检查表)和PHA(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3种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JHA突出作业流程分析,SCL突出设备设施分析,PHA突出新、改、扩项目分析。首先列出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所有的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然后应用上述3种方法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风险并制定控制措施。具体流程见图1。
3.2关注办公、实验区域风险
科研院所与炼化、油田、施工等企业比较,风险相对较小,分析人员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办公区域、实验区域存在的风险。如:日常办公中电气设备的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的摆放,外来人员的办公室施工,员工搬运物品,出差过程中的交通、住宿、饮食,灭火器的使用,逃生路线的选择,甚至在开会、上下班、上下楼梯、打水过程中的风险都要加以识别并传达给所有员工。
3.3重点关注信息风险
科研工作的进程和成果很多是以软件形式体现,一旦发生数据丢失或者科研成果遭到窃取,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的经济和政治损失是无法弥补的。科研人员人际关系复杂而广泛,这无疑给信息安全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假若科研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就为敌对势力窃取核心机密创造了条件。另外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秘密信息的载体种类不断增多,这无疑增大了信息安全工作的难度。所以在危害识别过程及科研院所的各项管理中,应增强科研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明确把信息安全职责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而且不仅要识别出这方面的风险,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制度和信息安全管理手段。
3.4、根据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安全检查表
危害识别结束后,安全检查监督主管部门应根据危害识别结果编制安全检查表,使危害识别工作发挥最大功用,也使安全检查人员有理可依,有据可查。编制过程中要注意依据危害识别结果,包括所有检查要点,避免遗漏主要风险。另外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4、科研院所HSE文件编写
HSE文件分为HSE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3个层次。针对科研院所员工做事认真严谨的特点,也吸取以往其他体系运行过程中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连接不紧密的经验教训,在科研院所特别设计一种新的文件类型——各个职能部门的“部门工作手册”,可以称之为“HSE二级半文件”,作为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的“接口”。主要内容包括:部门简介、适用范围、部门机构设置、部门HSE职责、主要工作流程(以图表形式说明)、部门HSE受控文件清单、部门的HSE记录清单几个部分。让每个职能部门的领导和员工知道自己部门在HSE管理体系中干什么、怎么干,以及有哪些HSE文件作为行动的依据,行动过程中要填写哪些记录等。不过这种新的做法处于试验阶段,具体效果如何,要等待体系运行过程中用实践检验。
5、科研院所HSE管理体系建立后的效果科研院所建立HSE管理体系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a)满足科研院所对HSE管理的要求,实现对科研过程中风险的控制。
b)提高HSE管理效率,优化HSE管理方法,减少事故发生。
c)促进科研院所的HSE文化建设,使安全科研、保护周边环境、关爱员工健康成为研究院的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