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分类

石化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途径

发表时间:2017-06-07

一、概述


    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石油化工企业大多数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剧毒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要求企业从政治高度认识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另一方面,随着石化企业生产经营形势的逐步好转,员工的收入不断增加,员工对健康、安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此,要求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方法及目标、指标等方面不断创新。


    目前,国内石化企业高层领导对安全管理工作普遍比较重视,要求也比较严格,甚至有的中直企业在与地区公司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状时,制定了如果发生一起死亡3人的事故,对主要负责人进行免职处理的严厉要求,相应地各级单位也制定了如果发生一起死亡1人的事故,对厂长进行免职处理;如果发生一起重伤1人的事故,对车间主任进行免职处理的严厉要求,石化企业的各级主要领导普遍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对于如何利用现有条件迅速提高企业的安全业绩,有的领导,特别是中层以下领导感到茫然,没有具体可行的措施,甚至有人认为安全管理工作我已经做到位了,出不出事故只能听天由命了,针对这种现象,下面从安全教育、安全培训、事故预防、隐患控制、安全文化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石化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途径


二、加强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几个途径


1.以人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


    要想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首先要使“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


    安全第一,首先领导对安全的认识和责任必须第一。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从大的方面讲,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从企业角度看,安全生产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从个人角度看,安全生产与广大员工的家庭幸福息息相关。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健康,不但领导要重视,而且每个员工也要确实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只有牢固树立这个思想,安全事故发生率才会大大降低。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做危险的工作,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了企业。


    安全第一,贵在思想上要筑起坚不可摧的防堤。为此,要把安全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作为一项防患于未然的首要措施来抓。一是利用现代传播媒体做好普及教育。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开展全员参加的安全征文活动、安全专题讲座、安全论文评比、安全主题演讲、安全知识竞赛和召开消防技能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二是抓好新员工人厂的三级安全教育以及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并为每位员工建立安全教育档案;三是利用班组安全活动等全员参与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各级领导干部也要参加到班组安全活动中来。领导的参与,不仅可提高活动的质量,也可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


2.通过培训等多种手段。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抓好安全队伍建设


    目前国内石化企业普遍存在安全培训不到位的问题,主要是安全培训总量少,针对性不强,比如老员工工作经验丰富,但可塑性小,不宜接受新知识,应侧重以事故案例分析为主;青年人可塑性大,接受知识快,但起伏大,必须强化训练;领导干部工作繁忙,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安全培训应以转变观念,开拓视野,注重法规政策灌输为主。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关键在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目的。另外也可采取论文发布、专题讲座、召开会议、外出培训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标准、HSE体系文件进行较为详尽的宣贯,要将新形势下的生命价值观灌输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中,要将HSE体系的理念和方法落实到预防事故的行动中。通过宣传和专业培训,转变观念,开拓视野,自觉加压,形成决策层高度重视、决策正确,管理层管理有方、科学高效,执行层情绪高涨、执行通畅的良好局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安全队伍、一个健全的安全管理网络是保证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到位的重要前提。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转变观念,更新思维,运用先进理论和成果进行管理创新。对于这些工作,文化层次低、接受新生事物慢、缺乏管理创新能力的管理人员是难以适应的。因此,必须加强教育培训,把提高安全队伍整体素质当作首要工作来抓。不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就会从根本上制约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执行的有效性、纠偏性,从而制约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抓好安全队伍建设,首先要对现有的安全管理干部加强培训、考核,以适应目前安全工作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对那些不适应这种形势的干部要坚决替换。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安全管理岗位的吸引力,吸引高级人才到安全队伍中来。最后,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


3.以先进的安全文化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的质(包括我们的人文理念、宗教信仰、思想行为等)是有关系的,一个是经济原因,一个是人员素质的原因。在石化行业发生的安全事故既有安全投入不足,也有人为因素,大多数是由于违章指挥或违反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所造成的,也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些事故的发生使我们认识到,人为因素的安全生产事故,与安全文化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文化宣传不够深入有直接的关系。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比进度更重要。在有些情况下,安全与进度可能会发生矛盾,当没有更好的办法有效地解决矛盾的时候,进度必须服从安全,对安全问题的忽视换来的是欲速则不达。要倡导先进的安全文化,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并将安全文化作为保护员工健康和企业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传统的安全管理是问题出发型的管理,就是在发生事故后,去找原因、找教训,进而做出补充规定来完善安全管理。这种惰性化管理使得一些员工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致发生事故,追悔莫及。如今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实施,使安全管理转变为问题发现型的管理,即对生产进行安全评价,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预测,充分辨识生产过程中各类危险和有害因素,然后进行风险分析,提出消除危险的最佳技术措施方案,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问题发现型的管理可做到超前管理,超前预防,防患于未然。分析当前造成我国石化企业安全工作达不到高水平的原因:一是管理思想没有与时俱进;二是缺少追求“零事故”的信心、决心和精神;三是工作作风还不深入、不扎实,工作没有做到精益求精,在精细管理方面还需要做大量工作。所以要求各级领导要从思想的深层次上找根源,找出问题的关键。正确看待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正确认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使安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努力实现“零事故”的目标。同时发动广大员工行动起来,查找自己思想上和行为上的不安全因素,以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别是通过“查、讲、摆、看”,在广大员工中产生“我要安全”的渴望。另一方面,要重点做好三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安全自我保护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力争实现三个转变:由事故后处理向事故预防转变、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最后达到员工无需要求、无需监督,自觉主动地把事情做好。所有这些,目的就是要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的软环境,从而把安全工作做得更好。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现代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广为员工接受并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观念和意识、安全作风和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养成一定的安全习惯、安全动作、安全信念,达到避免事故,保护员工健康。在具体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可采取以下的策略:


(1)重视心理强化


    就是要及时表扬或奖励与安全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及时批评或惩罚与安全文化相背离的思想和行为,使物质奖励或惩罚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精神的载体。


(2)利用从众心理


    从众是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愿而与大家保持行为一致的心理行为。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企业领导者应动员一切舆论工具,大力宣传企业安全文化,主动利用从众心理,促成企业员工行动上的一致。


(3)激发模仿心理


    模仿是形成良好企业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而榜样是前提和依据。企业应大力表彰安全标兵、安全先进工作者、安全先进班组等,在企业内掀起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热潮。这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以上只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可利用的几种策略,在实际工作中,当然还有许多方式、方法可以利用。


4.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在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方面,可以通过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状,按照安全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兑现,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也可以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活动,将安全生产的责任细化到每一名员工,并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企业要制定《员工发现事故隐患奖励办法》,对于在工作中发现事故隐患的员工,首先根据危险程度对事故隐患分级,然后按级予以奖励。对在1年内发现并避免3次以上事故的员工,除每次进行嘉奖外,还可以实行梯级追加奖励,并在本年度内定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规章制度是按照科学规律和历史的经验教训制定的,只有按照规章制度循规蹈矩地做,不投机取巧,不走捷径,才最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为保证严格执行企业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企业首先落实领导干部的责任制,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首先要追究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对那些不重视安全生产、不能有效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而造成事故的责任人,依据规定追究责任,决不手软,并且在事故的处理上坚持做到“四不放过”。


    其次在制度执行上从严考核,把安全生产纳入各级领导的业绩考核体系,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严格考核、严格兑现、严肃处理。


5.建立并完善HSE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控制生产活动过程的危险源,不断减少各类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从而提高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推动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企业可建立并完善HSE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是石化行业需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它能使企业的健康安全及环保管理等项工作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实施HSE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促进石化企业的管理与国际接轨,树立良好的石化企业形象。实施HSE管理体系,可使安全工作从管理机制上逐步规范,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工作水平,并在管理体系运行和完善的过程中,贯穿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思想和方法,从而建立起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6.隐患治理与控制相结合。追求本质安全


    我国有些石化企业,特别是老企业普遍存在安全投入先天不足的问题,安全投入历史欠账多,本质安全性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的职业健康安全隐患。对于这些隐患,可以依靠两种方式进行查找,一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安全评价;二是利用HSE管理体系的风险辨识,对于检查、评价、辨识出的重大隐患,能近期解决的马上进行治理,不能马上治理的,制定相应的风险削减措施和应急预案加以控制。在控制事故方面,主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安全检查的力度,执行制度一丝不苟。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大检查要有自身的特点,重点做到“四个结合”,即重点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季节性检查和专业性检查相结合、静态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以及检查与整改奖惩相结合。坚持组织开展安全“日查周检月评比”活动。同时还要针对性地开展防风、防化冻、防小动物、工艺、设备、仪表、贮罐区防火、防爆和压力容器等季节性检查和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不安全因素,为企业安全平稳生产创造良好条件。对安全工作查与改历来都是紧密结合的,对在安全大检查中查出的隐患项目要进行疏理排队,优先安排安全保证基金进行治理。并且确保每一治理项目都有负责人、进度安排、完成时间。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隐患,还要编写事故预案,制定预防措施。做到人员、责任、措施和时间“四落实”。


    (2)要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全过程履行建设项目相应的审批手续。及时组织安全预评价和职业病控制效果预评价,在设计中严格落实评价报告及政府批复意见,落实专项投资和措施。凡是建设项目的规模、地点和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必须要按照国家法规要求,补充相应的预评价,或重新安排预评价,并严格按照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项目投产后按照规定组织安全、消防和职业卫生等验收工作,确保“三同时”制度的落实。


    (3)企业要加大对设备更新、维修、检测等工作的投入力度,石油化工装置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到位的维修、检测、更新,那么就会产生新的隐患,直接威胁安全生产。


7.重点抓好检维修和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石化装置检维修,安全工作点多、面广、难度大。在检修前,要按照要求对检修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填写风险评价报告书。企业安全部门要对风险评价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使风险评价工作落到实处。把住动火关、盲板关、吹扫关、化验分析关和高处作业关,做到方案落实、组织落实、责任落实。另一方面,在检修现场要加大安全检查力度,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坚决处理和制止违章。对于施工单位要严把人口关,建立工程承包商安全资质审查制度,只有经过安全资质审查合格的施工单位,才能进入企业施工。对安全资质可实行动态管理,一旦发现有严重违章的现象,将对施工单位给予驱出市场的处罚。施工管理部门要树立“安全比进度更重要,质量比成本更重要”的施工理念,把安全和质量作为整个施工过程管理的重中之重。


    由于国内的工程建设行业很多实行的是项目施工法、分包式。这种施工模式具有一次性、分散性、临时性和流动性的特点,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对其分析可知,施工企业通过招标等方式取得建设项目,然后组织分包外协施工队伍,其施工水平和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员工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施工队伍,从经理、队长到班组长,走马灯似的换人。


    “三工”(外协工、临时工、民工)普遍存在,使本来就不好管的安全工作更加复杂化,所以,光靠一系列的安全规章制度、措施条例是搞不好安全工作的。人的心中没有安全常识、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具备事故苗头,又不采取任何措施,就很容易造成严重事故。只要是有游击队似的“三工”存在,那就是安全工作的“薄弱地带”,更要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主要方法有:


    (1)对于欲进入企业的外来施工队伍,进行安全资质的审查,不能满足安全资质要求的承包商不准从事作业,审查合格后方可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工程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对没有通过安全资质审查的队伍,不与其签订工程合同。


    (2)在作业项目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价,形成风险评价报告书。业主在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熟知作业区域的安全管理规定和危险源,了解各种安全消防设施的位置并掌握使用方法。


    (3)对外来施工队伍由作业所在单位安全部门组织进行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特殊工种上岗证。施工单位缴纳安全风险抵押金,方能办理人厂手续。


    (4)外来施工单位全部人员清单以书面形式报所在单位安全主管部门备案,中途换人或增加人员,要通知企业安全部门和主管部门,经过安全教育和人厂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5)外来施工单位作业前到业主的相关部门办理与工程相关的票、证、书,进行作业风险评价,提出作业风险削减措施,制定安全施工方案、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经业主有关部门审查后,按票证书及施工方案落实安全措施,执行各种安全规定。


    (6)外来施工单位作业人员严禁进入非本单位施工区域或场所,不得乱动乱碰或拆卸任何设备零件或附件。维护作业区域内的建筑物、设备管线和安全消防设施等,在作业中可能对其构成影响和威胁时提出并采取妥善措施予以保护。


    (7)业主安全部门对外来施工队伍从人厂到施工全过程进行全面的安全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和现象,责令其整改、处罚或停止其施工。给业主造成事故的单位,不仅要从风险抵押金中扣除相应损失,还要取消其在本单位的施工资格。工程主管部门履行本部门的安全职责,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工程结束后,没有安全部门的签署意见,不能予以工程验收和工程结算。


8.在事故预防上狠下功夫。做到防患于未然


    安全生产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带有规律性的认识,也是预防事故的最有效措施。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应着重在“四个必须”上下功夫。


(1)预防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必须坚持积极主动


    预防事故是安全生产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如果仅仅出了问题抓一阵、要检查了抓一阵,消极保、被动防,事故就可能防不胜防。因此,必须坚持积极主动。要积极探索规律,当前有这样几条规律需要把握:一是预防工作受生产经营单位整体素质的制约;二是偶然性受必然性支配;三是事故的发生受安全投入的影响;四是事故的发生常有波浪式特点等。针对这些规律,一方面,要注重预防工作的整体性,着眼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提高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预防工作的预见性,要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发现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倾向性、苗头性、突发性、规律性的问题并进行科学分析,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超前预测,及时报告,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再一方面,要抓好预防工作的连续性,不被表面和相对安全的形势所迷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忧患意识,从平静中看到不平静,从安全中发现漏洞和隐患,注意把外单位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把小事当做大事,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2)预防工作是一项全方位、全员、全过程参与的工作,必须突出重点


    所谓重点,主要是指重点单位、要害部位、重大危险源等。首先要强化抓重点的意识。做到无论何时,抓重点的思路不变,抓重点的决心不变。其次,突出重点抓预防,还必须把眼光盯在本单位的薄弱环节上,经常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形势,查找薄弱环节,对发现的问题及隐患要认真分析原因,做好预防工作。


(3)预防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必须善于发动和依靠广大员工


    预防事故要造成“人人参与”的局面,经常对广大员工进行预防事故的教育,使广大员工掌握预防事故的方式、方法及法律、法规。增强员工预防事故的能力。


(4)预防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必须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安全生产预防工作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要加大投入力度,舍得花钱买平安,加大安全投入,该配备的安全设施要配备,所有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执行安全“三同时”制度,绝不能以节省投资为由,削减安全投入。


三、结束语


    石油化工生产、检维修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发生事故的条件多、几率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清醒地看到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和工作的艰巨性。另一方面,我们也深知我国石化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要把工作重心放到预防上。我们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出发,要把关爱员工的生命,保护国家的财产作为企业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责任,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进一步抓紧落实,把安全生产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以防范为主上来,从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相关资讯400-902-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