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程的安全培训教育方法浅析
发表时间:2019-11-1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越来越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特别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水利工程成为我国实现奔小康的民生风向标。为实现创建一项工程,交当地百姓一项民心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如何在水电工程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继续在施工管理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治理隐患,防范事故”,安全培训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激发出人的生产积极性,才能不断挖掘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安全教育培训是日常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营建和谐施工环境的重要措施。
一、目前安全教育培训低效的原因分析:
1、缺乏长期、系统的工作规划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安全培训工作往往是受工期影响,培训工作呈阶段性、短期性的特点,使得培训工作实施处于零散状态,好比晴蜓点水,广种薄收,效果自然不明显。有时想通过一次培训就想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认为已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能力,培训只是履行了“老师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仅仅做了安全教育台帐,安全培训效果并不佳。事实上,许多职工的思想观念是长期形成的,并有习惯性工作思维,不经过系统安全培训教育,很难杜绝“三违”事故的发生。
2、培训内容形式单一,不能与实践真正结合
安全培训教育的理想效果是学以致用,用之有效。而目前的培训效果侧重于老师授课式的知识灌输,在培训中职工获取的大多数是法规或管理条例的条条框框,职工对这样的教育培训感到枯燥、单调,反映麻木,于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表现的操作能力较差,不能真正掌握安全要领。比如,培训课上只是讲干粉灭火器的使用,如果不进行实际演练,很多职工培训后也未能个个都能打开灭火器,不能真正实现安全防护的预期目标。
3、培训与实践脱节,培训对象的需求没有针对性
安全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能力。在施工生产中,由于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和业务素质不同,培训员工接受相同的教育培训后期望值不同。水利工程建设中,相关工种班组较多,特殊作业培训后要求持证上岗,少数职工的安全意识低下将对整体工作产生影响,因此,要考虑因人施教或因工种施教的特点,采取灵活的培训策略。
二、采取有效的安全培训方式,实现创建安全工程的目标
1、采用安全知识集中培训方式,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集中培训就是要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和安全法纪教育。通过安全思想教育,让广大职工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安全是家庭的幸福,是平安。通过安全法纪教育,使广大职工懂得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和劳动纪律是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安全生产法规包括国家制订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令、规程和施工单位根据上级规定所制订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职工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是提高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合理组织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也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减少工伤事故和预防职业病、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措施。
集中培训通常采取从业人员学习安全讲座或观看多媒体等方式,这种方式运用最多是职工进场三级岗位教育和岗位技能学习,培训后要经过考试合格上才能上岗。
2、采用施工现场培训方式,提高学与做的能力
深入一线进行安全生产教育,让培训走出教室,把知识与技能带到职工身边,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施工中学会正确辨识重大危险源,让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种可能造成危险事故的外在环境条件、不安全行为处于一种高度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这种现场安全培训方式是有针对性和专门性的安全技能培训教育,是一种送安全、送知识、送技能的培训方法,职工不但易于接受,而且乐于接受。一方面通过教育,使“安全第一”的方针深入人心,从而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通过现场的实物和技能示范培训教育,使学与做在实践中得到灵活运用,提高了职工的自我安全防护能力。
3、采用“吃偏饭”培训的方式,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通过一次安全培训就能实现安全操作,而是通过不断重复教育和循序渐进的培训去引导或纠正。“吃偏饭”就是专门开小灶,单独加餐的形式,此种方式主要是针对个别群体,往往这些群体是易被忽略的培训区域。如施工单位的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以及农民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要接受安全知识培训。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很多的农民工加入施工建设队伍中。他们被编入各个班组或参与日常的临时工作,穿插于各项交叉作业之中,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很大,他们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存在一定隐患。因此,农民工要纳入各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为了实现人人都要培训后上岗,根据实际情况,既要采取岗位技能教育,还要有针对地通过采取“吃偏饭”培训方式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实际规范操作能力。要对农民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后才能上岗,安全检查中发现职工有“三违”现象,现场进行制止并当场进行教育或规定惩罚。
“吃偏饭”就是在完成规定的上岗培训课时后,还要单独为以上几种现象的职工有针对性地上安全课。走入农民工的宿舍或在工作闲余时间里和他们拉家常,心交心地讲安全文化理念,讲规范操作的重要性,纠正他们不良生活习惯,通过一些安全故事和安全日常用语,给他们解读安全操作联系着全家人幸福,安全是关爱生命,使他们内心感到安全的重要性。如讲述日常喜闻乐见的安全格言和警句,在交流中联系起生活中各种情景唤起每个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让他们把安全真正挂在心上,让“安全在我手中,安全在我脚下”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
4、采用案例警示教育培训方式,让安全操作从身边做起
事故案例教育是指把已经发生的事故,作为一个个安全教育的方法。用此种培训教育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案例的剖析研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进而联系到每个职工的工作环境,避免在工作中出类似侥幸心理、偷懒心理、麻痹心理、冒险心理等多种心理现象,进而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工作技能,避免重复性事故的发生。案例教育是安全培训中有效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施工单位通过事故案例教育,使职工能对已发事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在类似相同的施工环境发生过的事故,在培训中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广大职工终身难忘,永远铭刻在心。这种培训能深入人心,它能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能启迪安全生产思想,能产生对事故影响的反思,所收到效果的是书本培训教育和说法教育无法收到的,对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安全培训效果评价,营建安全施工环境
安全培训的方式很多,在培训中可以把几种培训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或通过实际经验不断创新和完善培训方式。安全培训旨在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实现规范操作,营建安全施工环境的目标。在工程建设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培训教育的反馈机制,及时准确掌握培训效果,及时纠正培训工作中的不足与偏差,从而实现“以人为本”,更好地指导工作。同时,针对不同环境和培训对象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教育方式,进行有的放矢,这样既可提高培训效果又可以遏制培训中走过场产生的华而无实的形式主义现象。
总之,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的安全教育培训,采取不同的形式,认真计划,精心安排,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才能为施工生产保驾护航,消灭隐患,预防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