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的分类与辨识方法
发表时间:2019-07-19
摘要: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初始工作,也是体系建立的核心要素。体系建设随后的各项工作全部围绕着危险源的辨识而开展,因此危险源辨识也决定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成败的关键。本文结合作者在建立体系过程中的经验,介绍了怎样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及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企业在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危险源分类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实际工作活动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复杂,这给危险源辨识增加了难度。在安全系统工程中,各种安全科学理论对危险源有多种分类方法。了解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进行的分类,会给危险源辨识工作带来方便。
1.1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进行分类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源载体)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可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1.2按导致事故的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f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
第一类“人的因素”,包括:心理、生理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二类“物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三类“环境因素”,包括: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第四类“管理因素”,包括职业安全卫生的组织机构、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投入、职业健康管理等方面。
1.3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分类
(一) 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
(二) 辐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及电磁辐射装置等;
(三) 生物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传染病病原体类等)等危害个体或群体生存的生物因子;
(四) 特种设备类: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
(五) 电气类:高电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
(六) 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
(七) 交通运输类: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图 1 危险源辨识的思路
2、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
3、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表、工作任务分析法、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等。个人认为工作任务分析法比较有逻辑性,能够较系统的辨识危险源,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较快的做好危险源辨识工作。
工作任务分析法:(岗位分析。首先,确定岗位类别,然后,列出岗位所有作业内容,界定各作业的执行步骤,最后分析每一步骤的可能危害。②流程分析。首先,将生产流程分成许多单元,然后针对每一流程单元,分析可能的偏差及危害。③可能产生偏差的五个方面:人(培训不够、防护不当、个人身体原因、精神原因):机(正常、异常、紧急三状态下的噪声、失控等):料(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放射性、感染性);法(方法不当、操作不当):环(过分拥挤、通风不好、光线太暗或过强、温度太高或太低等)。
4、危险源辨识充分性
为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应收集与组织活动、人员、设施有关的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没有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要求做的,就是我们要辨识的危险源。例如:安全生产法三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那么相应的,生产场所、员工宿舍没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的出口是危险源:出口没有安全标志是危险源:安全出口被封闭、堵塞也是危险源。
为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可以借鉴本单位和同行业以往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案例,行业规定,一些作业文件的安全注意事项等。
为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还应根据组织活动的变化情况,及时重新识别和更新危险源,让危险源处于动态的、有效的管理之中,例如:企业在采用新工艺、新材料,使用新设备,生产新产品时,应及时对“四新”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
5、危险源的控制
危险源的控制可从三方面进行,即技术控制、人行为控制和管理控制。
(1)技术控制
即采用技术措施对固有危险源进行控制,主要技术有消除、控制、防护、隔离、监控、保留和转移等。技术控制的具体内容请参看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有关内容。
(2)人行为控制
即控制人为失误,减少人不正确行为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人为失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操作失误,指挥错误,不正确的判断或缺乏判断,粗心大意,厌烦,懒散,疲劳,紧张,疾病或生理缺陷,错误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装置等。人行为的控制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的安全化;其次应做到操作安全化。
(3)管理控制
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对危险源实行控制。
①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②明确责任、定期检查。
③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④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⑤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
⑥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
6、结束语
危险源辨识是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既影响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的制定,又影响到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及监视和测量等要素的实施和运行,所以该要素是将企业健康安全与管理连接起来的重要环节,是职业健康安全与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只有全面、系统的辨识危险源,才能逐渐提高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生产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