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分类

职工安全心理与企业安全管理浅析

发表时间:2018-12-17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大量事故统计资料表明,拥有先进的安全技术、设施、装备并不是打开安全之门的“万能钥匙”,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与人有关。人既是各类事故中的受害者,往往又是肇事者因此,除了继续加强对安全技术的攻关和投入外,还必须研究人的安全行为。本文从安全心理学角度探讨安全心理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影响。


1.安全心理概述


1.1安全心理的定义


安全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


1.2研究安全心理学的意义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因。


人们之所以有不安全行为是因为他们在以某种不安全的方式工作时,大多从未受到过伤害,“我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是最常见的解释。但如果我们对事故三角形有所了解,就会意识到其实事故正向我们逼近。Heinrich(海恩里希)法则指出每330次不安全行为中,就会有29次导致轻微伤害,而其中1次则导致严重事故。因此,那些长期以来从未受到任何伤害的不安全行为,实际上在增加最终严重后果可能性。


图: 海因里希事故三角形

人的不安全因素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起源于人的行为动机和心理需要。通过研究分析广大生产人员的心理,了解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需求与愿望,预测他们的工作行为及动向,有利于制定出切合实际、保护广大员工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


2.职工心理健康安全的影响因素


从宏观方面讲,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方面,但是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个人因素,它直接影响着个人的健康观念与行为。


2.1内在原因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内在因素主要与生理的、心理的诸多因素有关,同时也与个体的思想意识、工作心态、生活态度等因素有关。(1)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工作不思进取,遇事懒惰。(2)应付心理:平时工作不努力,遇到问题尽量绕着走。(3)侥幸心理一般表现为“明知故犯”(4)冒险心理表现为强烈的虚荣心,好面子。(5)逆反心理:是~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表现为当面顶撞或口是心非。(6)其他:好奇心理、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厌倦心理等。


2.2外在原因


在企业日常生产与管理中,员工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对敏感,包括工作场所、工作环境、家庭社会导致的情感问题等等。


2.2.1环境方面


员工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照明、色调、色调及噪声等自然因素超出人们的感觉功能的限度时,都会干扰人的正常思维判断,导致判断或操作失误,从而酿成事故。


2.2.2工作方面


现在许多企业岗位津贴差别较大,部分员工对优越岗位的需求和向往更为迫切,易使员:[产生失衡心理。企业生产管理的程序化及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导致员工缺乏工作创新,易产生懒惰心理。另外部分管理者管理方法过于直接,易造成员工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2.2.3社会方面


现代社会人们家庭负担重,工作压力大,导致长期精神压抑,认为理想和现实脱节、前途迷茫等,对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容易产生抱怨和抵触情绪,这种状态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则会进一步加重个体的心理不健康,进而影响到工作质量。


3.安全心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


3.1事故前安全心理的应用


如今,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事故后处理方式渐渐转变为事前管理,预报、预测及预警成了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必须能得到充分运用。


3.1.1人员心理适应性选拔


不同性格和气质的人适合于不同的岗位,要做到人岗相适,人力资源机构可以通过研究安全心理学分析个人性格特点,对影响整个系统运行或与安全生产有非常关键作用的岗位,选拔合适的人选。


3.1.2重视心理训练


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感知觉、思维、注意力、行动的协调联贯,反射建立,反应能力等,这些素质部可通过教育培养得到提高。人的性格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技术怎样好的操作人员,如果性格不好,马马虎虎,也会经常导致事故发生。因此除了技术能力的培养外,对员工的心理品质教育、加强自我修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3.1.3合理建立规章制度


通过安全心理学对主观和客观心理现象的分析,可以帮助管理人员认清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坚持以人为本针对性地、合理地制定制度、办法,摒弃条条框框,更加注重人性化的管理,避免造成员工的逆反、应付等各种不安全心理.从根本上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2事故后安全心理的应用


发生事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安全管理人员应分析员工的事故心理,总结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从本质安全着手降低风险,排除隐患,防止同类生产事故的重演。


3.2.1心理干预


发生安全事故后不少目睹现场的人员其心理必然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这时就需要管理者主动实施心理干预。对患有严重事故心理的人,应适当调换工种或岗位,让其在较好的安全氛围环境中逐步进行事故心理感化。对于那些对安全抱无所态度,常常故意违章作业的工作人员,可以有目的地组织他们观看重大事故现场的录像、图片展览,激发他们对安全的责任感,改变他们的不健康安全心理。但此方法应注意适度,不能因矫枉过正而产生负面的影响,给员工增加额外的心理负担。


3.2.2事故分析


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的调查不应当把精力集中放到寻找设备和机器的原因上,而是应对事故产生的深层原因、情境因素与人的心理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量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事故产生原因及其变化规律,可以辨识出事故隐患以便采取最适宜的预防措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同类原因的事故。


3.2.3做好本质安全


运用安全心理学的知识,对生产设备、安全保护装置、工作环境等进行工程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使装置设备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工作场所适合人的操作,工作环境不影响人的安全和健康,从而达到操作方便、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设备能力、降低能耗、减少工伤事故的目的。


4.加强员工心理健康安全的建议和对策


4.1努力创造良好的员工安全健康环境


如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应从实际出发,重点美化工作环境。从人体舒适度的需要出发,尽可能消除如黑暗、潮湿、闷热、噪音、有害物质等恶劣环境对员工的不良的心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的干扰,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使其身心愉快地去工作。


4.2注重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


完善企业内部员工职业健康档案,做好员工心理健康评估工作。保持领导层、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二者间沟通渠道的畅通。认真关心职工切身利益,重点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4.3从心理学角度把握安全教育工作


从心理学的角度,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应首先从人的态度入手而不是从人的行为入手。因为人的态度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某种态度后,就会产生一种行为定势。当人的态度结构还未完全稳定时也就着手进行教育是最佳的时机。凶此,车问新员工的八厂安全教育应该是第一位的。


4.4运用正确的激励机制


正确的激励需要事先掌握信息,了解情况,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不要等问题积累成堆了或产生不良后果后才着手处理。通常表扬或奖励容易调动员工积极性,适时的说教诱导也能使其产生积极的行为。


5.小结


良好的安全心理活动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为提高安全效果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存实际工作中,如果使工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我们的安全生产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趋于稳定。


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者,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心理学知识,努力提高管理的技巧和水平。通过掌握员工的愿望和动机,把安全管理由被动地事后控制变为主动地事前分析、预测,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总之,在生产活动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以人为本,把人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从根本上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证。我们要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加大对生产人员心理问题的重视及研究力度,保证企业长、稳、安地科学发展。


相关资讯400-902-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