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建议
发表时间:2018-02-27
摘要:通过从煤矿生产企业本身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出发,总结了煤矿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流程,重点从煤矿特种设备的选型、安装、人员配备、档案管理和事故应急管理5个重要管理流程出发分析了煤矿在使用特种设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种设备在煤矿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锅炉、压缩空气储气罐等都是煤矿经常使用的特种设备,这些设备由于部件复杂、数量繁多或工作条件等的特殊性,比较容易发生故障和事故,已成为影响煤矿行业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决定性因素。结合调研结果,从煤矿生产企业本身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出发,总结了煤矿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流程,分析各流程中常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1、煤矿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流程
煤矿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尽可能减少相关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煤矿必须从特种设备的选型到最终报废注销各个管理流程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煤矿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流程图具体如图1。
2、煤矿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问题
2.1设备质量存在问题
要保证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前提是使用符合法规标准规定且质量合格的设备,并进行精准的安装。特别是煤矿,特种设备的运行环境湿度大、粉尘浓度高,条件恶劣,特种设备的质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我国很多煤矿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味强调低成本投入,违反特种设备法律法规,使用一些未按法规要求生产、安装、大修、改造的非法特种设备,如锅炉私自改装,甚至使用一些简陋土锅炉的单位仍旧存在;空气压缩系统所必须配备的安全保护装置不全,很多单位除了安全阀和压力调节器外,没有断油保护和超温报警;矿井提升设备未设防跑车和断绳保护装置的单位比比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为煤矿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应该立刻停止使用。
2.2人员配备不合理
据统计,有50%以上的特种设备事故是因为管理不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人为原因造成的。目前有部分煤矿企业对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安全相关人员及机构不够重视,未按法律规定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或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随意指定相关领导兼任安全管理人员,未做到持证上岗,而这些人员缺乏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源无法做到及时地发现和准确的识别,甚至使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无法起到真正的安全管理的作用。
我国煤矿用人过多,农民轮换工等从业人员构成煤炭生产一线主体,整体文化水平不高,自我保护意识差,部分煤矿企业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存在无证上岗、一证多用、一人多岗或未按法律规定定期参加复审等现象,这些作业人员没有或缺乏对所从事作业或所接触设备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各种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随着我国特种设备相关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以上情况虽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型煤矿企业。因此,加强煤矿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表1煤矿常用特种设备的安全检验周期 | ||
名称 | 检验项目 | 检验周期 |
外部检验 | 每年进行1次(移装、停运1年后启动、燃烧方式和安全自控系统有改动及其它) | |
内部检验 | 每2年进行1次(新装运行I年后、移装投运前、停运1年后启动及其它) | |
水压试验 | 每6年进行1次(移装投运前、受压元件重大修理或改造后) | |
年度检验 | 每年进行1次 | |
压缩空气储气罐 | 全面检验 | 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每6年1次 |
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每3一6年1次 | ||
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检验机构确定检验周期 | ||
安全状况等级为5级:对缺陷进行处理,否则不得继续使用 | ||
输送压缩空气管道风管 | 耐压试验 | 每两次全面检验期间内进行1次 |
在线检验 | 每年进行1次 | |
全面检验 | 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每6年1次 | |
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每3年1次 | ||
首检 | 使用前进行 | |
塔式起重机、升降机、流动式起重机,每1年1次 | ||
大矿山机修车间电动 葫芦纹车、矿山立井 提升设备设施 | 轻小型起重机、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缆索起重机、 桅杆式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旋臂起重机,每2年1次 | |
电梯 | 每年进行1次 | |
矿山矿石材料运输汽车 | 每年进行1次 | |
2.3日常管理不规范
1)技术档案管理不重视。特种设备档案是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检修全过程的文字记载,它向人们提供各过程的具体情况,也是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更新报废的依据。煤矿通过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可以使特种设备的管理部门和操作人员全面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了解和掌握运行规律,防止作业人员盲目使用特种设备,有效的控制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贯穿特种设备的一生,管理内容繁琐,煤矿人员流动快,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对管理的连续性要求比较高,很多煤矿从领导到特种设备的操作者对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又缺乏认识,不重视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很多煤矿对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走过场、图形式,资料不全、为应付检查而伪造或赶制一些档案内容的单位比比皆是,没能有效发挥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的监督作用,变存放在档案柜里的“死”档案。
2)检验不严格。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整台设备的运行情况,因此我国法律强制规定特种设备及其重要安全附件必须定期进行监督检验。由于煤矿高湿、多尘的特殊工作环境,对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的正常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期对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进行监督检验也显得更加重要,未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应该停止使用。部分地区的特种没备监管机构监管不严或单位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使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存在以下突出问题:超期未检、安全附件或安全保护装置未定期调整检验合格、检验发现的整改项目未落实整改等。
3)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未落实。特种设备一旦失控,危险性非常大,对时间要求十分敏感,特别是煤矿,由于粉尘、瓦斯等的存在,容易引起破坏力更大的二次事故。因此,煤矿特种设备一旦出现问题,不允许有任何的拖延,及时的应急响应,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煤矿在特种设备预案管理中存在很大问题,具体表现为:预案编制不够合理,有些预案未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存在凭空捏造或是抄袭的嫌疑,预案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罗列种种,务虚较多,但波及到设备的却很笼统,缺少具体环节和操作步骤,缺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企业领导和一线工作人员对预案内容不熟悉;其次,有的企业的应急预案制作时间久远、内容老旧,没有及时随着企业规模和设备等的增加而做出相应的更新和修改;不重视甚至忽视演练,没有按照法规要求对预案进行定期的演练和培训,一旦发生事故,大家手忙脚乱,不能充分发挥预案的重要作用。
3、煤矿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建议
3.1特种设备的选型和安装
1)选型。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最根本的措施是使系统达到本质安全化。因此,煤矿在选购特种设备时,应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特种设备的设计、技术参数、能效指标等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强制性规定,并综合考虑特种设备在本煤矿的使用范围、工作频繁程度、利用率、额定出力等因素,选择适合本单位使用要求工作级别的特种设备。煤矿所采购的特种设备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具有特种设备生产资质的厂家制造,并让厂家提供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设备到货后,开箱验收时要检查随机技术资料是否齐全,随机配件、工具、附件是否与清单一致,设备及配件是否有损伤、缺陷等,并做好开箱验收记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对事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2)安装单位的选择。煤矿选择的特种设备安装单位必须是具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安生认可证》的专业队伍,并具有安装相应特种设备的安装资格。安装单位确定后,煤矿要派人协助安装单位持该设备的出厂合格证、电气机械等技术图纸以及其它相关资料到省技术监督局办理特种设备开工报告,并检查安装队伍的施工组织方案、安装设备、安装程序、技术要求、安装过程中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自检报告等是否符合要求。安装完毕后要监督安装单位进行全面自检和运行试验,确认自检合格后,申报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安装验收。验收合格并取得了《安全使用许可证》后方可投人使用。
3.2人员配备问题
1)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煤矿特种设备管理人员首先取得相应管理资格证书,方可从事相应工作。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认真贯彻《特种设备监察条例》等相关国家规定,具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本企业所拥有特种设备的结构、运行状况、事故情况等,并能正确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煤矿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要满足国家规定,身体健康,掌握基本理论、特种设备安全操作知识和达到“四懂四会”即懂特种设备结构、性能、用途、工作原理;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经安全检查部门考试合格后,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上岗证规定期限内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定期培训,对不合格的人员要加强培训,直到取得作业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因为特种作业人员的作业可能危及自身的安全,也可能危及危及他人的安全,他们可能是一些重大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因此,应让这些人员经常参加企业自己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加强他们的安全作业意识和技能,丰富他们的安全技术知识,这对减少事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3.3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方面
1)技术档案的管理。煤矿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档案是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原始记录,是管理部门制定规章制度、分析设备的安全状态、安排检修计划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建档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特种设备档案包括: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煤矿要结合本单位年度大、中修计划,按照特种设备相关的《条例》、《规程》、《规则》,编制年度定期检验计划,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期满前1个月向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检验申请。现场检验时,煤矿应当配备好人员进行监护和配合,准备好设备档案、设备运行和维修记录等材料,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特种设备的安全检验周期具体见表1。
3)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管理。煤矿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轻则造成设备本体损坏,给企业造成直接的损失,重则会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甚至会波及企业周边范围的人、财、物的安全,甚至引发二次伤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使用应当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煤矿在制定预案的过程中,需要征求相关专家、工作人员的意见,学习相对成熟的预案乃至从一些事故中汲取经验,制定者要针对不同类型事故的特点,从人员、物资的协调调配,险情排除、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方面统筹考虑,最终制定一份合格的预案,同时企业的负责人要把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结合起来,组织一线工作人员学习和培训,增加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提高应急预案培训质量和效果,使相关作业人员在演练过程中操作熟练、准确。演练结束后要及时总结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完善应急措施。
4、结语
特种设备的安全涉及到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等多方面因素,无论哪个方面存在不足都有可能酿成事故。因此,煤矿生产企业要从特种设备购买选型开始 ,从特种设备的 日常管理抓起 ,并做好事故防范工作 ,编制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并定期培训 和演练 ,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 、完善应急措施 ,使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时能真正起到其该有的作用。